对“理解词语”的 几点理解
词语是文章的组成单位,要想正确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然而,许多教师对“理解词语”不够重视,学生课文学完了,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却没有真正理解。这里,我谈谈对“理解词语”的几点理解。
“解释词语”与“理解词语”不同。“理解词语”的要求比较广泛,可以理解词语的形式和意思,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情感和表达效果;而“解释词语”要求比较单一,一般只要说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即可。
如“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如果要求“说出你对句中‘坐’的理解”,可以这样回答:运用拟人手法(理解方法),写出了树叶漂在水面的情景(理解意思),把秋天写活了,把景物写动了(理解表达效果);如果要求“解释句中的‘坐’字”,则可以这样回答:漂。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时,一定要明确二者的区别。
“推想”与“查阅”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所以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和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推想是一种猜测,再加上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的局限,学生的推想往往不太准确。
如课文《郑成功》中有一句“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教师问学生“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大多数学生说是“非常高兴”。但在这里,仅仅说“非常高兴”不太准确。翻阅词典,对“喜出望外”的解释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所以,不是什么高兴事都可以用“喜出望外”表达,必须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也就是“喜从天降”的意思。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把“眺望”说成“向远处看”,其实应该是“从高处向远处看”。把“震撼”说成“震动”,其实应该是“心灵受到强力的冲击”,等等。
在这里,我们千万不能忘了词典这个权威的“无声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推想”和“查阅”结合起来。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词义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想准确概括一个词语的意思很不简单。有时词语的理解不能照搬词典的解释,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有真正的理解。
如课文《郑成功》中“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此句中有个成语“负隅顽抗”,当学生推想词语的意思是“拼命顽抗,不服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负隅”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说“负”是“依靠”、“隅”是“山的一个角落”。词典上对该成语的解释是“依靠险要的地势抵抗”。教师引导说,本文是依靠险要的地势吗?学生再读课文终于知道,这个成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顽抗”。
“内涵”应与“外延”的理解相结合。词语的内涵,一般就是词语的意思;词语的外延,一般指词语的使用范围。许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往往只理解内涵,不理解外延。我们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对词语才能有真正的理解。
如“洋溢”这个词语,意思是“充分流露”。它的外延,也就是使用范围,既可以“洋溢着笑容”,也可以“洋溢着气味”,还可以“洋溢着快乐的气氛”,知道了这些,就可以指导学生造出丰富多彩的语句。再如“恬静”的意思是“安静,宁静”,一般用于“恬静的表情”“恬静的月色”“恬静的生活”等,而不能用于“恬静的教室”等。知道了这些,学生才能正确运用词语。
以上是我对“理解词语”的几点理解,也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上应该注意的地方。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