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突破了什么——上海市黄浦区“跨界融合”特色课程纪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没有任何一种课程是唯一涵盖全部知识的,更没有一种知识是唯一满足学生成长所需能力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从来不是学科、学校“界”内学习的单一结果。在上海市黄浦区,这种意识已经根深蒂固,黄浦区中小学秉持“跨界融合”理念建设区域特色课程,打破了学科的固化、班级的固定、教师的固态,重构了育人格局,实现了教育的特色发展、高位均衡。

    日前,记者在上海市黄浦区采访了8所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这些学校有着不同特色的“课程图谱”,却隐含着同样一条主线:突破原有边界,走向跨界或无边界课程实践,直指“真实的学习”。

    突破认知边界:关注真实的学习需求

    酷爱文学的卢湾中学物理教师叶敏与语文教师陈思新是好友,两人课余喜欢在一起聊诗词。一次,说起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陈思新关注诗人的境遇变迁,叶敏则关注那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为什么钟声能从远山传到船舱?从物理学科角度如何解释?”就这样,他们将“新发现”融合到语文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声音传播规律。

    “教了几十年语文,第一次知道课还可以这样上!”那次,卢湾中学校长何莉深受启发。之后,何莉与教师们开始探索突破学科界限的“无边界课程”。有一节古诗课,甚至是由音乐教师讲配乐、美术教师讲线条和情感、舞蹈教师讲肢体表达来完成的。多师同上一节课,已经成为卢湾中学的教学常态。

    跨学科教学,并不是将两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放在一堂课完成,它有一个核心概念,即以一个学科为主要学习对象,另一个学科作为丰富这个学科的教学而存在。当学生学习需要时,正是其他学科教师的介入、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颠覆传统认知模式,使学习不再受原有边界的限制。

    大同中学是全国较早进入高中课改的学校,学校实施课程整合下的主题学习,并深度开发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课程资源。定格动画是大同中学CIE(creativity创意、innovation创造、entrepreneurship创业)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完成一个作品,学生需要进行脚本创作、道具制作、场景拍摄、动画剪辑、配乐制作,周期长、技术难题多。尽管如此,教师全程只是支持者:美术教师提供道具制作支持,计算机教师提供动画剪辑支持,音乐教师提供音乐制作支持。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至晖对此总结说:“跨界融合课程理念下,教师较之以往要能够以项目管理的思维领导课程,具有提供渠道、资源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格致初级中学在“融课程”主张下,寻找课程之间的认知逻辑。学校将劳动技术课程与“海上中华船模的鉴赏和制作”融合,为学生自己创模提供了劳动技能支持,摆脱了对现有模型搭建的依赖。美术课程与工艺美术拓展课程互补、融合,为热爱艺术的学生提供了创艺的学习环境、学习课程和多项创艺实践项目。信息技术学科与Scratch科艺创作活动融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编程兴趣,还让学生逐渐形成计算思维。“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校长王珏解读道。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种课程之间的关系,往往决定课程开发与教学是相互割裂的还是相互联系的。黄浦区教育学院最新研究的市级课题“课程图谱建设”,正是为了深入规范这一问题,平衡三种课程关系,使拓展型课程和探究性课程成为基础型课程学习的延伸,并在实践中更有效地反哺基础型课程学习。

    突破时空边界:让学习真实发生

    “稍等一下,我洗一洗手上的粉笔末。”遇见尚文中学校长朱晓薇时,她刚下课,虽然在行政岗位,但她没有离开课堂。在教学一线的校长有一个共性,能够像教师一样思考,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

    6年前,一段新加坡的深造经历,引发了朱晓薇心底的一个梦想,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像新加坡的学生那样,在各类场馆得到更充实的学习。在她看来,那是一个综合学习场所,教育应该为学生打开学校以外的一扇扇窗。如今,尚文中学的场馆学习课程出版了15本校本教材,基本实现了“一馆一教材”。学校依托上海200多个场馆资源,保障学生每年可以走进10个场馆,运用项目学习方式,一张学习单便带领学生走上自主探索之旅。

    一次,尚文中学的语文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并写一篇读后感。看完读后感,语文教师体会到场馆学习的价值,“由于学生此前有过在昆虫博物馆学习的经历,他们的读后感的确写得更加生动活泼”。

    与此同时,场馆学习在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界引领了新学习形态的趋势。去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后,格致初级中学在科学课中开设了“自然博物馆寻宝”的探究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组队、策划、实施,一时间,“到场馆去!”成了“00”后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真实的场景,让学习真实发生”,曾经是多少教育人为之探路的理想,因为跨界整合的理念成为现实。哪怕是“为未来而教”,也可以在当下得到真实的连接和体验,比如职业体验课程。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观,向明初级中学开设了职业体验课程。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这一课程,但更多的是用教材给各种职业“画像”,学生坐在教室“盲人摸象”。但向明初级中学的职业体验课不一样,“我们将某一职业所需技能作为课程目标,通过到真实场景学习,让学生获得‘具身认知’体验。”副校长郭抒认为,这也是职业体验课程与社会实验课程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区别所在。

    向明初级中学学生发展部部长吴一穹是职业体验课程的一名导师,她带领学生走进律师事务所,与律师面对面交流,体会律师工作的日常。“听律师介绍平时的工作是如何忙碌没规律,孩子们很惊讶,那些认为律师庭上风光、庭下潇洒的学生,对律师职业有了更全面、真实的认识,也会对工作在不同岗位的人充满敬意和理解。”吴一穹说道。

    职业的体验,从时间维度来说,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体验,而穿越时空的学习,还可以在虚拟世界寻找突破点,卢湾一中心小学数字化教室“云厨房”便是代表。校长吴蓉瑾介绍,“云厨房”分为菜谱阅览区、食物挑选区、食物切配区、食物烹饪区、美食展示区、美食品尝区、互动交流评价区等7个区域,每个区域配有相应的微视频和图文等媒体资料供学生学习时使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从选菜到洗菜、切菜,学生能通过学习软件自学烹饪。(下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