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突破了什么
(上接1版)
得益于开放、共创的社会文化,信息云、社区、场馆、公园、遗址、企业,在今天都有可能作为学生的教室、学习的资源、课程的载体。学校有围墙,育人无栅栏,学校的大门再也关不上了,唯一的“大门”存在于教育者的思维和观念里。
突破年龄边界:尊重学生真实的认知基础
最近,《有一个叫“蓬莱小镇”的地方》出版了,这是小镇的大事件。书中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课程故事,都是蓬莱路第二小学师生的成长足迹。
学校即社会,蓬莱小镇就像一个微型模拟社会。起初,每个年级一个社区,每个社区8门课程。今年,学校增设第六社区——自由社区。第一到第五社区以小镇民的年龄划分,比如一年级小镇民就居住在第一社区,第五社区就是五年级小镇民的家。第六社区是一个特别的社区,它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小镇民开设了“混龄课程”,每个小镇民都可以自由选修自由社区的课程。
自由社区宣布成立之际,同步开设了两门课程,即“电子实验室”和“超能维修站”。
电子实验室里,来自不同年级的小镇民在两位教师的带领下动手搭建并改装电灯电路。其中,一位二年级小镇民主动与教师探讨,他认为器材中其他开关,如电键、干簧管都能点亮灯泡,那么各种开关有什么区别和用途呢。两位教师发现,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一定与年龄成正比,“如何根据不同认知基础的孩子实施混龄复式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一(2)班学生孙嘉颖的家长反馈了孩子在“超能维修站”的学习感受:“孩子觉得课程很有趣,不仅通过使用工具锻炼了动手能力,混龄教育还让她认识了不少哥哥姐姐,看样子下次自由社区的选课秒杀,会以‘微秒’为单位!”
在黄浦区,不仅有的小学实施混龄教学,向明初级中学也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发挥混龄教学的优势。向明初级中学的社团活动在校本课程“明课程”体系之下开设了45个社团,部分课程横跨六、七年级,部分课程覆盖全部年级,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爱好自由组合。
“FQ小达人”是其中一门四个年级共修的经济与金融教育课程,课程设计和实施兼顾“跨年级、跨课程类型、跨学科”原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社团学习适合自己年龄的金融知识,提升理财技能。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鼓励学生组成差异化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都是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甚至强调不同性别的混搭比例,这样做的好处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由于小组成员混龄搭配,在“设计学校货币”一课中,关注货币美观程度的低年级学生和关注货币面值的高年级学生,都能在设计过程中意识到自己设计的不足之处,并在后续学习讨论中,考虑货币印刷、流通等更复杂的内容。“在混龄群体中,学生之间的能力、经验差异较大,不同年龄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学会与不同的伙伴交往并建立关系,学会彼此尊重、信任、合作与交流。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吴一穹说。
目前,混龄教育在中小学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通过选修课,成为坐在一间教室上课的伙伴;第二种是高低年级共同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第三种是通过课间、学校重大活动等机会,让各年级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成长。黄浦区部分中小学突破传统“共性教学”,实施混龄教学的理念正如余桢所言,“为了更好地满足孩子们个性的发展和差异化的需求。”
突破身份边界:再认识真实的教师
七色花小学地处黄浦区繁华地段,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三面居民楼构成了院墙。学校规模小,460名在校生,只有35名任课教师,但学校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把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落实得别具特色。
为了弥补教师缺口,七色花小学从学生家长中物色“导师”,邀请他们进课堂上课。“家长并不是只讲课,还要提交成熟的课程方案。”校长沈丽芬说,在遵循规定流程之外,家长还要出具相关资质证明。每学期学校都会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课程更迭的依据。
学生家长、行业精英人士担任课程导师并不少见,但对于一所拥有20%来自20多个不同国家的小留学生的“国际学校”来说,通过聘任校外课程导师这一桥梁,可以真正促进国内外学生的国际理解力,让东西方文化有机交融。“国际理解不应该是单向的,应该是一种更高级的双向理解,中国学生需要理解外国文化,外国学生也应当理解中国文化。”黄浦区教育学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韩立芬,为新时代的国际理解下了全新的定义。
于是,“海派”剪纸传承人李守白成了传统剪纸课程的导师,丰子恺研究会的专家成了丰子恺漫画课程的导师……午饭时间,记者遇见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学生Bogdan,中文名字叫包明扬,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剪纸课,一边说一边描述李守白位于田子坊的工作室样子。
七色花小学选择“请进来”的方式弥补教育资源不足,尚文中学结合“走出去”的场馆学习,实现了导师资源的扩充。美术教师庄琪虽然在专业方面首屈一指,但是遇到历史、生物等非本专业背景知识的“碰撞”,也难免变成“学生”,场馆专业解说员则跨越身份界限,成为协同创课的教师之一。
向明初级中学的职业体验课,更是明确了双导师制,各自分工明确。学校教师负责课程开发和校外资源联系,校外导师负责专业指导。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课任教师学习的过程。
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需要对“教师身份”再认识。近年来,黄浦区中小学认识到教师不是万能的教育者,或依托家委会,或依靠高等院校、社会人士等,扩大外聘“教师队伍”,丰富特色课程,向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输送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这一系列创举,都是为了实现黄浦区的教育目标,“办外来务工家长也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黄浦区教育学院院长奚晓晶充满信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