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感悟走向创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月有阴晴圆缺,月有皓洁朦胧……未曾想,月还有D面的故事。这不仅让上课的学生感到特别新奇,也让听课的教师感到蹊跷。大家都在翘盼特级教师孙建锋的创课——《月亮D面的故事》。

    创“月”,充满诗意的想象之旅

    哲人曾说,没有诗意想象的人生不值得活。因为诗意想象能够赋予人绝对的精神自由,“不自由毋宁死”。所以,在我看来,活在诗意想象的人生中,何尝不是一种曼妙的精神之旅。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空灵的天籁之音,拉开了创课的序幕,从千古不灭的月亮诗句,到亘古不变的月亮A面神话《嫦娥奔月》,又到焕然一新的月亮B面童话《月神》,再到戳人泪点的月亮C面传奇《月上速递》……每个既意蕴丰赡又美轮美奂的V影故事,经创意剪辑后充满着魔幻张力。一如V影《月神》中祖孙三人顺着梯子往上爬,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登上月球想干什么?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随着一个个V影场景的分割变换,学生的思维始终在创课现场奔腾。再如,摄影师阿德里安·利马尼拍摄的一系列人与月的组合照片,一经孙建锋创意组合,新颖独特的光与影的诗意画面,便为师生开启了一扇扇诗意的想象之窗——表面看去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人玩月、文配月——“种月”“浇月”“剪月”“收月”“怀月”……月亮就不再是那个月亮,这就是孙建锋创课中独特视角里月亮D面的故事。

    创“月”,巧妙地将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美育知识整合。那些熟知的故事和美丽的画面,我们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它为课堂文化及教学艺术创造提供了最自然、最淳朴、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最广阔的视野;它引领孩子展开想象走上言语人生,感受诗意人生,让孩子全身心经历了一次诗意想象之旅。

    创“月”,新颖大胆的课程尝试

    关于“月”题材的课文,教材中屡见不鲜:《望月》《嫦娥奔月》《月亮和彩云》《月光曲》……不一而足,这些教材多以文字渲染,线性呈现。而孙建锋创课《月亮D面的故事》则以非线性呈现:采用了从月曲、月诗,到月的神话、月的童话、月的传奇;从中国V影到国外V影,主题明晰,内容整合,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创造性课程,而非单一的语文课。在孙建锋的创“月”课程,让儿童成为儿童是主打理念——他弓着身子,甚至蹲下来走进儿童的世界,他侧耳聆听儿童的声音,他诗意放飞儿童的思绪……他的课堂始终涌动激情,时时充满灵性,处处闪现诗意——“千年嫦娥,千年孤独!千年心结,千年解读!”月光真美,“比月光还美的,是你们的想象;比想象更美的,是你们的智慧”。他的创“月”课程,无不为儿童所设,创造性地将V影艺术引入语文课堂,通过视听再现、情境创设、优选技术呈现教学美感。“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从A面到B、C、D面,一直到N面……从听者到创者,从看客到创客,创“月”可谓一场新颖大胆的课程尝试。

    创“月”,别具一格的创课人生

    “创课=想法+做法”,在孙建锋看来,创课的核心就是将教学思想转化为教学现实。创课是一项“综合创新工程”——创思想、创教材、创设计、创教学、创反思、创发表。“六创”一体,一体“六创”,“六创”合一形成完整的环链。创课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一次次震撼心灵的旅行,一路走来风景总在路上。

    创“月”,究竟创造了什么?

    创造了平等。平等不是嘴上的功夫,是手下的活计。难怪孙建锋总是蹲下来与孩子对话,为什么?没有平视,永无平等。蹲下,心里蹲下是最好的平视;对话,心灵对话是最理想的平等。

    创造了自由。自由,意味着可以自主选择。选择,并不只是课程内容,也可以是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追问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学习这些知识,为什么我要用这种方式展开学习,为什么我要不断追求,为什么问题回答得透彻……选择才会更坚定,选择更坚定,自由才会更充分。

    创造了唯美。创“月”中融入了古典诗词、中国神话、美版童话、英版传奇等多种元素。从物美—景美—情美—人美,到凄美—智美—善美—创美,再到物象美—意象美—意境美—创意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人美的想象美、文化美、艺术美与创造美。

    一般的课,只是待在“舒适区”内,一切教学流程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进步缓慢;创课,活跃在“伸长区”中,一开始也许创课者会感到有某种程度的不适或者挑战,但跳一跳够得着许多东西,特別是自信心明显增强,创造性大幅度提升。

    创课,就是创生;创生,才是人生。怎样打造创课人生?正如尼采所说:“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徐州市和平桥中心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