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课程平台助学生自主学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居家学习时间增多,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都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业需求,以组建“自组织社群”为突破口,通过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能力。

    针对学生心理特点

    促进“自组织社群”建设

    高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身体与心理发展阶段,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学校在调研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居家学习期间与父母发生冲突者增多,而同伴互助式的兴趣小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既需要自我调适,也需要科学指导。学生在得到教师持续的正向反馈之后,学习动力更强,学业进步更快;反之,若长期难以获得有效指导和肯定,容易产生消极的负面情绪。

    “自组织社群”是指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自发形成的同伴互助共同体,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学校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学校优势,一方面鼓励学生更多参与自己感兴趣的群团活动,结成学习共同体,加强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重视提升师生交流的质量,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平台优势,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精准指导。

    一部分社群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形成的,比如科技创新类、体育健身类、艺术人文类等社团型社群;一部分社群属于学科拓展类,由偏爱某一学科、试图深入探究学科问题的学生组建而成;同时还有一类是与高校学长等朋辈形成的生涯规划类社群。总体来看,学生社群包容性强、种类多样。社群活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下以学生小组形式进行,线上则通过学校搭建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实时互动,并能及时获得导师的指导和支持。以兴趣爱好类社群为例,学校目前共有相关社群近30个,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AI(人工智能)“智”造社,最初由人工智能实验班学生自主创建,后来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生都可加入其中。该社群成员多次在全国与上海市的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首批成员姚天亮顺利考取了同济大学工科实验班。

    增加学科网班课程

    加大师资配套支持

    近年来,学校在兼顾国家课程与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支持。学校结合“全员导师制”的推进,构建了包含100余节微课程、微辅导的学科网班课程。

    学科网班课程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上的短板,为学生定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实时、泛在的资源库中与同伴共同学习。

    学科网班学习中,学校会先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测评,之后组建学科网班。网班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型网班。根据平台数据自动组建同一年级A、B、C三种水平的网班。学生进入网班后,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测、自主学习、练习、评估。教师根据学情,进行助学指导、作业辅导。二是分类型网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涯目标,跨年级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和任课教师,同时在教师指导与点拨下,通过同伴交流互助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

    学科网班教学时间灵活,学校选修课时段、课余、周末或者节假日均向学生开放,方便更多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定学习内容和节奏。网班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一(类)人一案,并通过平台进行资源智能推送和过程性反馈。学生如果对某一问题的解题思路依旧存在困惑,可以线上预约教师答疑。

    为学生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

    提供双重助力

    学校的“自组织社群”已延展为一种学习组织方式,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生涯规划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首个接入上海市教委应用数字基座的先行示范校,学校与华为、联通公司合作,已完成基座整体顶层架构设计并投入学校运行。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自主研发了“晓德助手”与“小题精做”两大信息化平台。这两个平台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搭建了多种通道,此外还有深受学生欢迎的“梦想课程”。

    在“晓德助手”平台中,学生首先可以通过职业分析等测试的数据分析进行自我定位,继而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社群,设置阶段目标与“小任务”,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在“小题精做”平台中,学生通过前期测定形成“一人一案”,与学习风格相似或者学业志向相近的同学组成社群。平台还通过学科网班等方式向“自组织社群”智能推送学习资源,并进行过程监督和反馈,便于导师进一步提供个体化辅导。平台还定期推荐小组探究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线上学习天地”中合作学习,分享优秀社群的学习成果。“晓德助手”与“小题精做”已覆盖800多名学生。

    “梦想课程”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定期推送思想引领、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微课程”,现有“一体化思政微课堂”“选科指导”“专业规划”“职业体验”等微课共30余种,旨在为寻求个人发展目标遭遇困惑的学生提供专业化支持。比如,学生进入“梦想课程”后,可以选择“对话学长”微课,从中筛选与自己专业梦想相近且已考取理想高校的学长,与其直接沟通交流。学长直接生动的释疑解惑,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非常有帮助。2022届毕业生袁周悦从高一时就非常关注“对话学长”“专业规划”等微课,在学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实施途径,最终顺利考取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现在他也成为“对话学长”微课中热情的学长。

    (作者单位系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