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与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对话——教师应是“引路人”而非“指路人”
本报讯(记者 黄浩) 教师关乎着孩子的未来,而孩子的未来关乎着我们时代的未来。21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教师?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管理者发展中心承办的第二届“WE教育国际论坛”召开,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与世界级管理学大师、系统变革学院创始人彼得·圣吉,以及来自一线的400余名优秀教师代表,共同探讨了教师在面向未来转型中的挑战与困惑、整个社会系统该如何转变才能支持教师转型等深刻问题。
这些宏大的命题从一个小问题开始——如果用一个词描绘教师,你会选择什么?论坛开场后,顾明远与彼得·圣吉同时面临一次“小考”。
巧合的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在纸上写下了同样的答案——引路人(Guide)。
与传统教育体系中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权威不同的是,互联网时代到来后,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新的时代,教师要做什么?顾明远认为,教师应该成为一个设计师,为孩子的学习设计一个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教育计划;教师要成为一个指导者,要指导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剔除无用的信息;教师还应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同时,教师还应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这些身份,共同指向一个角色——引路人。”顾明远说。
同时,顾明远还特别强调,“引路人”不是“指路人”,他举我国教育专家吕型伟亲历的一个故事为例。一次,吕型伟听某特级教师的一节公开课,课上教师提了许多问题,学生很积极地回答,教师每每听到满意的答案,便不再往下讲。但是,总有一个学生在问题结束后举手,这个教师“非常有经验”,走到学生身边示意其把手放下,可是这个学生还是会举手,后来教师不耐烦了,把学生的手按了下去……
“吕型伟说,这节课不是好课,学生要提问,提出来的想法可能与教师不相同,教师应当借机让大家讨论到底哪个结论是对的。不让学生发言,不就是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吗?”顾明远认为,我们要培养未来公民不定式的思维方式,敢于让学生去探索,这才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彼得·圣吉回应了顾明远的观点。在他看来,传统的教育系统是由成年人设计实施的系统,而孩子们是被教育的对象。“所以,往往我们过多关注教师这个角色和群体,而没有关注学习者和学习者的体验。而实际上,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成长。” 彼得·圣吉说。
彼得·圣吉在解释自己为何写下引路人一词时表示,所谓引路,实际是指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引路人会比学生更有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他就知道答案。
彼得·圣吉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他见证了一名教书10年的专家型教师和工作仅两年的年轻教师的对话与交流,年轻教师在分享时说,他感到非常害怕,因为班上的学生都分了小组,这些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年轻教师很担心“如果他们讨论出一些问题来找我,而这些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该怎么办”。那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告诉他,这种恐惧是难免的,但是“最终你会允许让学生们来帮你。当你感觉到不知所措、不知道答案时,你其实可以分享给你的学生。当你感受到他们对你的支持和帮助时,你的心就会打开”。
“我认为,对于教师来说,深度学习应当发生在当他们放下‘我是教师,我必须知道一切的答案’这样一种认知,而敢于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去教。” 彼得·圣吉说。
尽管两位专家都表示让教师从“指路人”向“引路人”转变并非易事,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勇气。但无论如何,“启动教师内在的好奇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天然渴望,在更大范围去撬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一定是塑造面向21世纪的新教师的方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