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好课是让规则先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纵观当下的课堂,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教师关起门上“家常课”时还是不愿意采用。其根源在于,教师们普遍反映,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特别是在分享交流时,场面容易失控。许多学生只顾表达自己观点,而不思考与前面同学的表达是否重复……如何走出困境,让合作学习真正发生?我们不妨从一些名师的课堂中寻找答案。例如特级教师仲广群在执教《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练习评析课时,开课即与学生一起建立发言的规则:

    师: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小组学习好处多。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把规则给伙伴们读一读?

    生:第一条,每一个小组成员,按错题从多到少的顺序发言,逐条分析每一道做错的题目;第二条,小组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帮助、补充、提醒;第三条,遇到相同的错题,只需要在第一次出现时集中讨论清楚就可以了。

    师:听懂了吗?第一条是在说学习讨论的顺序,知道按什么顺序讨论吗?

    生:按出现错误的多少。

    师:最后一条是说,如果小组内出现相同的错误,只需要在第一次讨论时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就不用再讨论了,懂吗?

    生:懂了。

    师:好,相信你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非常成功,开始。

    (学生按四人小组开始了自评与互动,人人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人人都可以给予同伴帮助和提醒)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有规则、有分工,特别欣赏你们能把声音控制得很恰当,小组与小组之间尽量不干扰,又能让小组成员都听得到。还有,一个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专注的神态和热情的帮助,把老师都感动了。通过讨论,是不是觉得收获满满?

    生(齐):是。

    规则,即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如何才能让讨论交流活而不乱、有序开展?恰当地建立发言规则是保障。仲广群的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信心百倍、收获满满,关键在于制定了适合本节课、本环节切实可行的规则。

    教师通过建立规则,规范学生交流讨论的行为,这既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引领,既包含个性的规则要求,也包含共性的规则要求。比如第一条规则和第三条规则中,错得多的题是一般性问题,也是共性问题,所以要先说;错得少的题,是个性问题,所以可以后说。再比如第三条规则,对于相同的错题,教师通过规则引导学生补充、提醒,一次讨论清楚。这样的规则给小组内较为弱势的成员提供了积极参与、暴露自己思维的机会和平台,有效地避免了那些思路开阔、个性张扬的学生独霸话语权的现象发生。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教师与学生经过反复协商,形成如下师生、生生共同遵守的约定:

    发言规则:前让后、男让女,发言少者率先提;前分享、侧身立,面朝大家不心急;音洪亮、说重点,层次分明语清晰;你补充、我质疑,辨别对错身再起。

    倾听规则:声音起、手中停,如何聆听有反应;眼注视、心不走,集中精力思不休;仔细听、不打断,齐心协力辨真理;我提醒、我同意,评价精当要在理。

    组内分享规则:轻站立、聚一起,轮流发言全参与;独立思、小组议,聚焦问题不跑题;小声议、大声言,尊重他人是关键;齐梳理、组预展,做好准备迎上前。

    组际分享规则:上台前、先分工,争分夺秒不放松;分享前、需谦让,你争我抢不提倡;分享时、有条理,展示完成问建议;补充完、掌声起,共同学习有效率。

    (作者单位分别系重庆市江北区蜀都中学、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