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课标、教材还是学情(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中,教师既要备课标,又要备教材,还要备学情。那么,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课标、教材还是学情?

    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学情

    教师上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上课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灵动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要为学生着想,为学生量体裁衣,要适合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备课时,教师心里要始终装着学生,备课标和备教材是基础,是为学生服务,备学情才是重点。

    一个教师对课标不明确,对教材不熟悉,不能深刻而广泛地了解本学科知识,课堂教学就没有重点,思路就不会清晰。只有教师在讲课时不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对教材的思考上,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感知学生的学习态度,体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和困难。

    如果教师备课只备教材,心中不想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基础、思维、习惯等方面情况,没有想象课堂活动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没有针对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没有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这种备课只不过是抽象的理论思考。可以断定,这样的课堂将是死水一潭,激不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效益肯定不高。

    真正能够驾驭教学过程的高手,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结构服从于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 吕丁学)

    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吃透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

    但教材是死板的,教学活动是灵活的。在使用教材上,要坚持灵活性、创造性,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应真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的决策者。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变通、调序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教师应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思考方法。

    (湖北省通城县黄袍中学 刘敏)

    备课重在备思路

    现实中,不少教师虽然备了教材、教参、教辅,但常常是对教学内容“点”的思考,缺乏“一线串珠”的整体设计,缺乏重难点解决措施的周密思考,教学思路没有成型或不够成熟,教学时捉襟见肘就难以避免。因此,成熟的教师重在备好教学思路,否则备教与备学的“两层皮”现象就十分突出:备的是教参教辅资源,学生的实际困惑未必真解决;自以为教得精彩,练得扎实,实则超越课标、超越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自以为可以不教,实则学生懵懵懂懂。其实,哪些自学,哪些群学;哪些需要点拨,哪些可以直接讲;哪些演示,哪些探究;哪些示例讲,哪些引申练,都应纳入备课的统筹思考之中。教学的哪些内容学生理解困难较大,可能出现失误或在哪个节点“卡壳”,都需要咨询有经验的教师或询问预习的学生;运用哪些方案解决,则要凭借自己的教学阅历和查阅资料,以免临时乱阵脚,或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小池”,那么备课就是源头活水,备得宽、深、细,才可能把“意外”转化为“精彩”,也才能最终引领学生从简单趋于深刻,从懵懂走向彻悟,从粗糙达于精细。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 林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