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工作室:我不要信徒,要他们幸福
作为教师的李凤,不想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信徒,把自己摆在教主的位置之上。她说:“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是我莫大的幸福”。主持工作室,李凤也是本着同样的理念和原则。她对学生的爱,她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哲学思考,关于自由,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生活……对工作室成员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对工作室成员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李凤,作为一名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通市教育科学院教研员,她曾经上过许多特别精彩的课,比如《散步》《观刈麦》等。如今,这些课仍然是同行和后辈所津津乐道的经典课例。现场听过李凤讲课的教师说,她的课给人以春风化雨之感,往往只几句聊天似的话语便开场了。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她走进文本,智慧的火花一会儿就被点燃了。关于文本,关于生活,关于生命,师生间亲切又有深度的对话,常常引得听课教师赞叹不已。
这就是李凤追求的“无痕语文”。“痕”,是指机械叠加、强硬灌输、生硬生涩、被动勉强,是板着面孔的教化。李凤试图在她的语文课堂,在处理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放开与收拢、预设与生成、语文与社会等关系时,能够自然流畅、轻松自如、恰到好处,引领学生踏上中国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愉快之旅。她希望这种“旅行”尽可能让学生轻松一些,在不知不觉中体会语文“美的历程”。
李凤的课堂吸引了一大批有着共同教育梦想的年轻教师追随其后。2011年,李凤成为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无痕语文”有了自己固定的团队。在“无痕语文”团队中,每个人都把“打造优质课堂,提升教育品质”作为专业发展的第一追求。研究李凤的课,是他们的第一项也是首要任务。
在李凤的课堂上,为什么学生能跟着她走,师生特别和谐地开启一场思维之旅?随着研究的深入,工作室的成员们发现,发生在课堂上的事,根却在课堂之外。
当老师要“傻”一点
好课必定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
李凤与学生的关系特别好,她是学生的老师、伙伴、闺蜜……孩子们喜欢亲昵地称她“李子”。“李子,你不能对现在的学生太好了,不然他们会像我们一样,到高中还忘不了初中的美好生活。拜托与他们说一句,让他们省着过,认真和李子过好每一天。”一位毕业生在信中写道。一位妈妈在博客上写道,女儿每天总是先看李老师的博客,才看妈妈的博客,她为此有些“郁闷”。有的学生初中毕业了,还想着高中时每天到李凤家蹭饭……
李凤何以能这样让学生如此喜爱留恋?她说,因为自己“傻傻的”。不错,置身于她的班级或课堂,即便她对文本的发现是那么独到,对意义的阐释是那么深刻,对思想的表达是那么睿智,你都不觉得“须仰视才见”。她始终微笑着,绝没有半点君临天下的神气。李凤说过,“教师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信徒,不要把自己摆到教主的位置”。甚至她对学生还有些“膜拜”,因为他们不断地从课堂获得、生成,他们有着无尽的潜力。
有人把师生关系比作玩跷跷板的双方,教师落下去,学生才能起得来。为了学生的“崛起”,为师者确有必要“傻”一点,苏格拉底称之为“装傻”,著名学者钱穆说“善教者无知也”。李凤深知这一点,她才能深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没有权威,教师和学生是如此平等。在李凤的课堂,学生感觉自己是安全的、自由的。生就是师,师也是生,在互动中,李凤会和孩子们一起吟诵、哼唱、狂欢,师生得意于文字,忘情于山水。
李凤与学生的语文生活里,没有剑拔弩张,一言九鼎;没有教条刻板,一成不变。李凤说:“发现我的失误,挑战我的‘权威’,已成为孩子们幸福生活的一道‘甜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有孩子将“吟”写作“呤”,李凤在订正时说“‘呤’字我还没见过”。课代表迅即发布“大富豪,低嘌呤,我老爸喝的啤酒瓶上赫然写着这个字”。另一个孩子闻风而动,翻查《现代汉语词典》,高声朗读“嘌呤”的含义。李凤甘拜下风,向他们致敬,还写博文表扬。
“师傅”的人格影响
李凤说,她不想让孩子们成为自己的信徒,也不想把自己摆在教主的位置上,“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是我莫大的幸福”。
在带领工作室成长的路上,李凤也是本着同样的理念和原则。
工作室的活动,大部分是与课堂相关的活动,李凤手把手教成员们怎样设计一堂课。
工作室成员在与李凤的深入接触中,慢慢地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爱,她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哲学思考,关于自由,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生活,等等。“师傅”的人格影响,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收获。
教师叶敬国、周卫红与李凤共事多年,作为工作室首批成员,他们见证并践行着“无痕语文”理念:教学是源于教师对教育的真爱,基于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人性化关怀,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有根教育。他们清楚,当李凤还未进入南通市名师培养梯队之前,就是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也是学生家长追捧的班主任,她的教育和教学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只是没有冠以一个名称而已。“她不为名称、头衔,而是源于本真。”工作室成员们这样评价李凤。
在李凤的影响下,周卫红用真心真爱投入教育教学,“为自己增负,为学生减负”,荣获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通市人民政府“园丁奖”等殊荣。叶敬国荣获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班主任,而且是教学与科研比翼齐飞的智慧型教师。他深知,真正热爱语文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才可以在努力追求中走向“无痕”境界,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
工作室成员李屹说,课改改的是理念,改的是思维;课改,就该是“静悄悄的革命”,就该是无痕的变革。像李屹一样,工作室几乎所有成员都积极投身“静悄悄的革命”,成为南通课改的领头雁。身为校长或副校长的工作室成员卫峰、万亚峰、姚敏、沈明明、邓荷蓉等,在学校和地区的教学改革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是华德福教育践行者卢安克一本书的书名。李凤称自己是一个合作“无碍”的人,与学生更是“基于合作,而又超越合作”,几成一体。李凤的一种“合作哲学”是“稚化”乃至“拙化”自我,与学生“互换角色,没大没小”。
喜玩乐动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李凤显然深谙于此。在学生眼里,李凤是一个“活泼、可爱、常与我们嬉戏的小姑娘”。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李凤带来电动玩具鸟,让学生“观赏”少年鲁迅冬日捕鸟的情形;上《社戏》一课时,李凤让大家角色扮演,体会“一路水行”的赏心乐事、无穷趣味。正式的学习如此,在非正式学习情境中,师生更是玩得淋漓尽致,譬如到公园“捉”柳絮,去海滨听起伏的潮声,赴“紫琅”看秀美的山景……很难说,李凤是在领着学生学习,还是在跟他们一起玩。或许,这两者也毋须辨明。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认为,“必须以语文实践的路线取代语文分析的路线”。李凤基于儿童天性的“玩语文”走的正是一条“语文实践的路线”,它尊重、推崇儿童以及学科的感性或感受性,而非如人们常见的情形那样,以理性替代感性,以分析“褫夺”感受:儿童需要这样的语文,语文也期待这样的“礼遇”;它不仅关乎“孩子的天性”,也关乎“语文的天性”。
“无痕”是李凤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更是她个性本真的诉求。工作室成员不断参悟“无痕”教学的特性:教学目标的隐蔽性,师生关系的亲和力,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工作室成员赵海燕、顾雪梅、姚敏、陆永红等都得到师傅的真传,其教育教学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情感的自如交流和理性的交融,言语、体态中透出母性的美感,让学生备感亲切,易于接受。她们让“无痕”不仅弥散在课堂,而且体现在课外活动中,师生的交往中。
用行动演绎真正的“教师专业”
现在大家总是在谈论教师专业成长。一位教师的专业性,不是用A方法教会学生分析课文,或是用B方法教他们写作文。许多年后,在孩子心上烙下痕迹的,必然是教师如何与他们相处,以及有事情发生时,教师是如何带他们一起探究解决之道。
李凤记得,班级一名学生曾服安眠药自杀未遂。为此李凤找到她,事后写下这样的文字:“我端详着她:脸色苍白,满是倦意。良久,我们谁也没有说话。我涌起一股冲动,张开双臂:‘孩子,让我抱抱你!’我紧紧地抱着她,就像抱着自己的女儿,心里满是母亲的柔情和爱怜。我摩挲着她的小手,与她交流关于生命、亲情、爱情的感悟,告诉她同学、老师是如何喜欢她,欣赏她的才华……说着说着,我的声音发颤,眼泪不由自主地滑落”。
第二天,这名学生在随笔中夹了一封信给李凤:“好久没有人抱过我了,在您温柔的怀里,我感觉好安全,好温馨,好幸福。您的怀抱让我感受到理解与慈爱,也感受到义务与责任……”
李凤说,“如果爱是假的,功利的,学生就会识破;作为教师,你要学生,引导他们向上、向善,又不强制他们跟你走”……这些观点似乎没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但可贵的是,这是李凤在实际行动中归纳出来的,而不是从哪里“演绎”过来的。
李凤爱学生,学生亦爱语文。“上李子的课总是那么开心。我们感受到您对我们的爱,您从不责骂我们,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们的自尊心。从您充满爱意的鼓励中,我对语文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喜爱,因此毕业后我也选择当一名语文教师。”这是学生陈迎春写给李凤的“情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