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联合旗:塞外边陲的“能动学堂”
11月,初冬的内蒙古达茂联合旗北风凛冽,可以用酷寒来形容,但在乡村学校石宝小学的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
在一节“圆的认识”数学课上,已从教30余年的54岁教师曹琳脸上始终荡漾着质朴的笑容,他分配任务后,学生们开始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和探究,在展示环节,学生大胆表达、质疑、追问。看得出来,学生们已经逐渐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
如果不是亲自走进课堂现场,实在无法想象在边疆少数民族旗县,一个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北方边陲小镇,一个边远的乡村牧区,他们的课堂会如此鲜活、生动、扎实。那一刻,让人遗忘了边远乡村与繁华都市的差别。
这种好课的形态,在达茂联合旗的15所学校也同样存在。在课堂上争论、追问、质疑,下课铃声响过一段时间了,学生们依然意犹未尽。
“孩子们变得自信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升了。我们学校专门对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发现他们到初中后,自主学习能力很强。‘能动学堂’实施3年来,师生都成长了。” 百灵庙第二小学语文教师李玮说。
好课之好,在于课堂的开放,更在于学生话语权的解放和思维的碰撞,学生们被达茂联合旗的“能动学堂”点燃了!
达茂联合旗,一个风生水起的课改区域。在这里,每一天、每一节课都在发生美丽而生动的课改故事。
从想法到现实的距离
为什么要改革?
有着15年农村教书经历的达茂联合旗教育局局长郭杰,非常明白改革对这里的孩子意味着什么。
曾经的达茂联合旗中小学课堂,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现象每天都在上演,也曾备受家长诟病。“其实,还有一些更糟糕的事情可能超出你们的想象。”回忆往事,郭杰不胜感慨。
学生大量外出就学和部分优秀教师流失,也是达茂联合旗的教育之痛。旗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大,农村牧区学校师资老龄化更是达茂联合旗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达茂联合旗的教育是否需要改,如果要改,怎么改,改向哪里?这样的问题郭杰不断地追问自己,也常常抛给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
“我想将学校教育拉回到一个新的轨道上,让社会对教育重拾信心。”郭杰说出了改革的初衷。
达茂联合旗地处我国北部,是内蒙古19个边境旗县(市)之一。2013年9月,达茂联合旗中小学迈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包括高中在内的全旗8所中小学全面实施“能动学堂”教学改革。达茂联合旗成为自治区第一个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区域。
客观地说,这场课堂教学改革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呼应的结果。旗委、旗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2013年确立了“一年新气象、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教育发展目标。旗教育局在顶层设计上作出了许多预设,出台了《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指导意见》,从课改方案、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激励机制三个部分保障课改实施。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校长、教师管理两个暂行规定、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以保证“能动学堂”教学改革的推行。
所谓“能动学堂”,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的引领,能动的主体是学生。能,即我能;动,即三动,主动、会动、调动。所谓主动是指在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所谓会动,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所谓调动,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谓“学堂”,强调课堂是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场所,非单纯听讲的教室。
“能动学堂”教学改革秉承“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精教”的理念,具体策略是做到“三个尽量”,即尽量减少教学环节,做简约的教学;尽量减少教师提问,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尽量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作为拥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刚开始在课堂‘闭嘴’时,上每一节课都小心翼翼,生怕课堂出现意外。而后慢慢地发现,学生的确开始主动思考了,潜力也被发现和挖掘。现在的我,耐得住性子,学会了等待。”百灵庙第二中学教师张美珍说。
“刚开始我也放不开,在大家面前不敢讲话,慢慢就适应了,现在可以大胆自信地讲出自己的观点,我的成绩也提高了。”达茂联合旗蒙古族学校学生海日说。
达茂联合旗教研室主任杨勇说,教师是导演而非演员,要学会做“哑巴”,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嘴,即少讲;要学会做懒汉,敢于将问题抛给学生;同时要善于等待,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并善于点燃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谈改革容易,做改革难。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启动以后,困惑和障碍也接踵而至。郭杰没有想到,真正走了一段时间后,最大的阻力竟然来自教师。2014年12月,旗教育局对各中小学“能动学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问卷调查,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发放问卷3081份。调查数据显示:88%的学生喜欢,85%的家长支持,53%的教师认可,其中,29%的教师不发表意见,18%的教师不认可。
于是,旗教育局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逐步为学校和教师解压,另一方面加大“能动学堂”教学研究,鼓励教师以学习者身份参与课堂,以研究者身份审视课堂、反思课堂。
“前方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会遭遇什么风险?”
“贵在行动,行动是最好的解药,在实践中理解、调整、优化,只有用实践才能照亮实践。”郭杰说。
从解放“说”到解放“问”
教师少讲,学生展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始。
陶都满来是达茂联合旗蒙古族学校初二年级学生,他名字的汉语意思是“永远的冠军”。这位以前比较腼腆的学生,在“能动学堂”找到了自信,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发言专业户”。
“能动学堂”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原因有很多。学生苏日古格自信地告诉记者,自己有了更多的机会表达个人观点,“学生并不比老师差,我们的学习开始变得更开放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里的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表达力,还善于提出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达茂联合旗蒙古族学校听完课,记者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话。
当得知记者要了解与课堂有关的情况,初二年级学生阿日祥抢先向记者提问:请问外面的课堂也是这样吧?阿日祥喜欢这样的课堂,他希望在记者这里得到确认。
在他看来,这样的课堂比以前更自由了,“以前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是学生讲老师听,这一变化让我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百灵庙第二小学座谈时,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对话更具挑战性。
四年级学生樊婷是班里的小组长。“作为组长,当你遇到有小组成员不愿意学,不参与合作,你会怎么办?”记者问。
“如果谁不愿意学,我就罚他抄作业。”樊婷说。
坐在一旁的五年级学生贾潘坐不住了,他插话:“我想反驳一下这位同学的观点,我觉得罚抄作业的做法不妥,作为组长应该学会做思想工作,要多鼓励不愿意学习的同学,多给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看得出来,“能动学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表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问”——提问、追问、反问。总之,“学生之问”问出了课堂的高度。
百灵庙中学注重练习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预习,围绕理科的概念性、原理性、习题性、拓展性等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通过“问题发现单”“问题训练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困难找学生,已经成为百灵庙中学的教学文化。他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也适时与学生一起质疑,质疑时运用“示弱、装傻、虚心”六字法,教师要在重点处“搅局”“找茬”“捣乱”,暴露问题、挖掘问题、生成问题。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能动学堂”解放了学生的“说”,那么,如今走过三年的“能动学堂”更加关注学生的“问”,课堂是暴露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
“学生的‘讲’和‘说’,关注的着力点是学生学会的,而强调学生提出问题,关注的着力点则转向了学生不会的,真实的学习由此发生。”副局长张禄说。
“以前是被动接受知识,现在是主动学习知识。以前是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现在是学生提问,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一起思考,一节课轻松愉快并且高效,老师成了我们的朋友,融洽的课堂氛围好极了。” 百灵庙中学高一学生费抑说。
《内蒙古教育》杂志主编孙志毅说,“经过‘能动学堂’的打磨,老师的新课程意识增强,老师不但善于等待学生,更善于追问学生,一直追问到孩子自己悟出结论”。
正是由学生的“说”和学生的“问”促成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学习乐此不疲。以至于不少学生也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这样的课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