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点燃教师课改热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培像一粒神奇的种子,把创新的思想根植于我们心中,它萌动着;国培像一株参天大树,有巨人般的臂膀和腰肢,它引领我们迎接教育的明天!”

    日前,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高中语文班培训结业式上,河南省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王慧莉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她的培训感受。随着学员们的告别,北京大学承担的“国培计划(2016)”——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落下帷幕。

    目前,高中语文课标修订工作已进入尾声,即将正式公布。按照教育部规划,2017年9月将启动新一轮高中课改。为此,本次高中语文班的培训主题聚焦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以北大中文系教授、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北大高中语文专家团队,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场场专业饕餮盛宴,让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100名教师了解到语文课改的最新动态。

    从引领课堂中理解新课改

    10天的国培中,参与教育部课标修订的专家、高校教授、资深教研员、一线特级教师们,从最擅长的角度谈课标修订。从总体框架到具体实施,从理论到案例,有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说,有学习任务群的全貌,有高考命题改革方向,还有具体的教法分享。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中学教师王莉莉说道:“北大教授们讲课风格各异。儒雅温厚的温儒敏教授有长者之风,高屋建瓴的理论讲解如醍醐灌顶,将我对教改的纠结与迷茫缓缓解开。朴实精干的蔡可教授有兄长之意,来自一线的案例给我们亲切之感,使我们反思教育的成功和不足……”

    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闫存林与学员们分享了语文校本化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介绍了“走班制”教学模式。“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新课程让学员们眼前一亮。闫存林说:“培养学生如何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能,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实践课堂中感受新课改

    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带领教师们走进人大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学、中关村中学、国家博物馆等实践课堂参观考察、听课评课。

    当高中语文班学员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学,学校两位年轻的优秀教师为大家呈上两堂高三公开课,授课主题紧扣新课改内容,分别是“文本阅读鉴赏”和“诗歌阅读鉴赏”。两位教师虽授课风格迥异,或激情昂扬,或冷静理性,但他们立足文本、紧抓核心概念、对学生适时点拨,让学员们为之叫绝。

    据该校语文组组长张新村介绍,这样的课是他们的常态课。张新村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仍是“听说读写”,像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无一不需要通过“听说读写”来实现。学校紧紧抓住语文教学本质,不汲汲于高考成绩,始终关注语文对学生一生发展的作用。

    从工作坊课堂中体验新课改

    工作坊课堂是实操课堂,通过“分组备课说课”任务驱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师们进行思想碰撞。此次工作坊说课主题围绕新课标修订稿中的任务群展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等必修课程给学员们一种全新体验,需要自己选阅读材料、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学员普遍感觉操作有挑战性,但每个小组都在认真细致地准备着。小组备课、小组说课、小组间评课、专家评课环环相扣,让学员们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了新的领悟。评课专家、海淀区进修学校教师黄玉慧提出的“教育研究应该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文本阅读不应碎片化”等理念,让学员们印象深刻。

    广东实验中学教师黎小敏谈到在工作坊课堂中的收获时激动地说:“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语文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为了完成一个共同任务,一起策划、集思广益、研讨、做课件、分享交流,产生了许多智慧火花。”

    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教师李娜说,工作了20多年,经历了许多教育改革,“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给学生最好的语文教育”是她心中的迷茫,这次培训让她拨云驱雾,重新树立了对新课改的信心,点燃了教育的激情。而这番话也说出了参培学员的心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