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之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始终在揣摩,史铁生为什么用“我与地坛”做这本随笔的名字,是否因为地坛承载了他太多的忧伤和记忆?多年的徜徉与徘徊,那里已是他特殊心境的皈依之所,唯有在地坛,他才可以找回内心,追溯生命的起起落落。因而,地坛是他的知己,只要聆听便足够了。

    我们的生命中,是否都有这样的“地坛”呢?史铁生的地坛不是我的地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坛,美与不美,则在于对它倾注了多少情愫和依赖。

    如果读不懂史铁生,注定认识不到地坛在他心中的位置。我能否读懂他呢?我并不渴望走进他心里,亦不奢求他的文字成为我生命中恒久的寄托。但我还是相信可以略略感知他,因为我向往真诚,史铁生也是凭借一颗真诚的心打动读者的。

    说其真诚,因为在他的文字中,没有任何回避——那些对自己曾经的负面情绪的回避。其实,他是可以回避的,他完全可以将自己最阳光、最坚强的一面展现给读者,让坐着轮椅的他,成为读者心中一位完美的作家。

    可史铁生偏不这样,偏要直白地揭露自己曾经的迷惘,曾经的脆弱。这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种精神。因此,他的文字便有了力量,不会让人感觉到懦弱,反而多了对他的包容和理解。

    从对死亡的恐惧,到对死亡的渴望;从在生死之间抉择,到最后坚定要活下去——就在这超乎寻常的循环往复中,史铁生的心变得越来越坚毅。想想也是,连死都不畏惧,还畏惧什么?就这样勇敢地生活下去,母亲的那句“好好活”成了他未来生命的支柱。

    从此,他开始好好活。他活着,不仅要诠释坚强,还要让自己不断思考。于是,他对人生、对万物、对世间百态,都有了独到的判定和解析,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解读。这就是史铁生,仿佛涅槃一般地改变着自己。

    随后,他将思想融进文字,便有了自己的风格,这是单单属于他的,就如地坛在他心中的位置一样。地坛是公共的地坛,却也是史铁生的地坛,带给他不朽的力量和从容的态度。史铁生与地坛有一种精神的交融,这交融,让他们各自拥有独到的美。

    我的地坛呢?是在我漫漫追寻的脚步里,还是早已存积于我的心中?

    时间,终将告诉我最后的答案。也许,需要一生;也许,只需一瞬。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昌邑万达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历史深处的叹息     下一篇:他并非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