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现代艺术设计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艺术设计教育融合艺术、科学、设计等多学科知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产出更加优秀的艺术设计成果,为推动人类艺术文明的传承与突破发展提供支撑。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准确把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是艺术类人才培养重要渠道”的定位,坚持育人本位,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特点,组织多元丰富的艺术文艺活动,改革多元化教学模式,旨在实现培养学生现代艺术设计思维的目的。

    以问题为导向,直面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短板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极为重视艺术设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直面学院对学生艺术素养与设计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所开设的艺术类通识课程较少,使得学生缺乏艺术史、艺术文学、视觉美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与熏陶,无法发挥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仅能进行二次模仿或再创作,使得现代艺术作品缺乏新颖与人文精神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学院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多方面创新教学模式,提升现代艺术设计思维培养能力。

    强化基础课教学,营造艺术文化氛围

    学院及时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高度重视艺术文化氛围营造,为系统化的艺术知识教学提供环境基础。学院首先采取强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一方面借助设计素描必修课程,训练学生的素描技能与绘画能力,并通过图形符号的绘制开发学生的抽象化思维,挖掘学生内在的艺术创造潜力,帮助其掌握系统化艺术设计思维方法,具备灵活表达个人感受、创作艺术图形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的阶段性目标;另一方面,学院加强设计构成训练,肯定构成艺术是艺术设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主要通过色彩、结构、材料等要素的组合构成,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感与视觉表现力的形体,注重设计构成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及色彩构成思维,夯实学生创造能力提升的基础。其次,学院极为重视平面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造型表现以及创意建构能力,证实该训练对于艺术设计思维提升的促进作用。基于此,艺术设计课程教师将观察能力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不同事物,形成对事物特征的基本认知,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实现感性思维的启蒙;然后让学生将所观察到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融入自身观点与思想,采用抽象化艺术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造型。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静物写生分析,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素描纸上绘制出物体的形状大小,从而提高物象特征的把握能力,强化基础课教学。

    拓展教学阵地,滋养艺术文化品质

    在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学院大力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大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校园景观建设,充分发挥校园育人功能。学院还创造性地开展相关的设计比赛、艺术讲座、艺术展演等校园活动,以及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阵地,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释放自身的艺术设计热情。艺术设计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相同面积的色彩差异,感受色彩的变化性;或者通过改变色彩的集中度,分析图形的聚集与分散对色彩效果的影响。针对立体构成训练,教师从三维空间视角出发,深入研究艺术设计的造型风格、物理规律,从而建立一定的抽象化建构与审美能力,形成立体形象的艺术作品。艺术设计教师遵循立体构成方法主要适用于建筑、室内设计、雕塑等艺术设计领域,距离学校教学较为遥远的事实,让学生根据已有造型结构进行发散性思考,探索出新的图形与结构,通过改变形体的大小、方向构成具有重复性的图案画面,从而提升画面的活泼感,以此训练学生的重复构成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还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城市景观,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设计主题,制定设计方案,并运用素描形式将预想的景观形态绘制出来,形成完整的设计图形。在各类艺术文化活动顺利实施以及学院的广泛动员与大力宣传下,学院不断完善艺术设计第二课堂构建,作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补充,以此为艺术设计思维形成提供根本保障,为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推动艺术设计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实际生活融合发展,滋养学生的艺术情怀与文化品质。

    创新教学形式,注入艺术人文精神

    学院重视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精神的培养,警惕艺术作品脱离生活的不良后果,利用重大节庆日以及校园文化日契机,组织举办不同形式的艺术文化展、星光晚会、花艺盆景展览等,通过精美的图片、画作和实物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艺术设计的无穷魅力,滋养他们的艺术底蕴,引导其释放想象与创造激情,为构建和谐美丽校园贡献智慧力量。学院还意识到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注意到艺术设计所需要的文化元素,因此倡导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中取材,形成“文化育人”教学模式,提升整体艺术素养。基于此,艺术设计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强调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是提升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良好设计思维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灌输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自然或生活事物的发散联想,挖掘其中的情感价值与精神理念,提高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实现艺术内涵的升华。值得提倡的是,学院艺术设计教师尤其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学习古人的艺术思维与创造智慧,将多元艺术形式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提高艺术设计的新颖性与深刻性。教师还结合学院所处地理位置,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海量的艺术创作资源,为艺术设计教学和创作活动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作为具有深厚价值内涵艺术作品产出的文化内在支撑。艺术设计教师在教研中还发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民间手工艺的借鉴价值,适当地将其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中,促成现代理念与传统元素融合,亦能够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学院教师还贯穿将文化运用于艺术的成功案例教学,例如,中国联通公司以传统的八宝吉祥图案为创意灵感,根据其“盘肠”的造型特点,打造出具有独特文化感与亲和力的标志图形,也使得企业的经营理念得到充分彰显;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古代经典的凤纹为原型,创造出简约大气的标志图案,既醒目大气又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传达出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契合了航空行业的经营理念,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明确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同时,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方法,以品牌标识设计为主题,通过介绍某一企业的发展历史、经营理念等背景信息,要求学生积极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出符合企业定位与风格的标志符号。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将艺术设计项目任务分配到不同小组,通过合作,锻炼学生的情境化思维与艺术创造力,以及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实现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艺术设计教师还意识到日常生活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能够彰显艺术人文精神,对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与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生,或者将部分课时转变为户外写生课,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并且时刻记录,将一些微小且美妙的生活画面用图形符号记录下来,为之后的创作提供素材和基础。总之,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极为注重学生创意热情的发挥,不断开发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以实现培养学生视觉观察能力与审美素养的目标。这在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活力的同时,对于构建艺术形象元素与创意场景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完善教学内容,注入思想情感

    学院强调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一定的思想情感与思想内涵,使得艺术作品彰显良好的生机活力。基于此,学院艺术设计教师极为注重学生艺术设计人文底蕴的提升,注重情感熏陶与感性材料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事物,并用语言文字方式简单记录下来,然后发挥想象力进行图形表示,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感性的图像,再经过理性的筛选区分,形成最终的完整图形。另一方面,教师让学生明确艺术设计并非视觉符号的简单堆砌,而要根据特定的主题思想与中心理念,构建起丰富系统的情感体系,使得艺术设计作品蕴含独特的情感价值与精神意义。于是,教师在有意训练学生艺术设计技巧的同时,不断加强人文素养、艺术理念的熏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贯穿历史人文、艺术史、艺术文学、视觉美学等多领域知识,作为丰富学生人生阅历、生活经验的直接途径,从而实现有效运用视觉语言传达深刻思想内涵的目标。值得提倡的是,教师不仅关注艺术设计的外在形式,还要求学生探讨艺术设计内部特征,避免艺术设计同质化、单一化现象,为艺术文化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为了形象化表达抽象概念,提高艺术作品的内涵,教师还采用丰富多元的设计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将图像、文字等符号语言进行创造性转化,再现出视觉意象,表达特定的观点、态度等,让学生学习更为全面的艺术设计内容。在内容实践方面,学院艺术设计教师及时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带领学生开展城市墙绘活动,以泰州老城区为对象,将当地的民俗民风融入绘画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意思维,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增强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毅力品质,展现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青春风采。经过师生齐心协力的创作,彩色墙绘作品呈现出生态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绿色文明三大主题风格形象,生动展现出泰州市的亮丽风姿,有效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与艺术底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