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中心小学:乡韵润泽下的农村校生机勃发
推进乡村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本乡本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中心小学践行“乡韵润泽 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通过创建乡韵特色,让这所原本位置偏远、教师老龄、资源短缺、理念落后的老校,办学特色不断凸显,办学成果日益丰硕,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快板进课堂
快板是一门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艺术。通过学习快板,学生可以锻炼艺术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左右手、左右脑的协调能力,借助公开表演,还能训练思维,提升身形气质,增强自信心。
学校在研究、创新的基础上,把这项接地气的民间艺术引进课堂,成立了“小童星”快板社团。为了更好地弘扬曲艺文化,传承快板艺术,学校在全年级音乐、校本课堂与社团活动中进行快板教学,进行搧功、撩功、颠功、摇功、抖功五种快板功法训练,并将喜闻乐见的小段弟子规、五言绝句、七言古诗、儿歌等教给孩子们,进行说唱表演。冬练三九飘雪花,夏练三伏热汗洒。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快板学习与表演,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欲和创造能力大大提高,“人前敢讲话,胆大不害怕,演讲脸不红,语言会表达,大方有气质,精气神最佳,端庄又潇洒,聪明人人夸”,一批又一批快板小演员、幸福小艺人应声而出。
其实,在刚开始尝试快板教学时,我们也走过弯路,比如买来的快板弯度太大,夹手、磨手,学生练习时间稍长就会把手指磨破,没有学生能长期坚持练下去。快板社团的教师郭宪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制作出了不磨手的小快板。新快板在干燥的北方不容易开裂,快板穗的颜色五彩缤纷,拴快板的丝线绳由原来传统小辫儿改成了现在的三股圆绳,使快板击打更加流畅响亮。学生们都爱不释手,随身携带,越打越爱打,对快板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活动成果,编写了《旭日》快板校本活动教材和《绽放》快板社团活动成果集。学校多次代表龙潭区参加省、市、区演出并获奖,精彩的表演多次在省、市电视台播出,事迹为媒体广泛报道,“小童星”快板社团也被评为“吉林省第一批优秀学生美育社团”。
陶瓷进校园
缸窑镇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东北角,自康熙元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陶业制造基地。凭借优质的黏土与精良的烧造技术,自清代以来,无论是制品的产量、品类、质量均冠绝关东,享誉全国,并远销至十多个国家。出产于此地的大缸、坛罐、美术陶瓷等更是常年畅销东北三省,被誉为“北国陶都”。
缸窑因缸而名,因缸而荣,又因缸而成为文化发生地。借助这300多年的陶瓷文化,依托乡村少年宫和课后服务这一平台,我们从幼儿抓起,成立美陶坊,从写实、变形、抽象着手,从禽类、水果、蔬菜、人物入手,让孩子们学习制作,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目前,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日益提高,学习热情和进步幅度日益提升,做出成型作品千余件,参加龙潭区艺术节展出,一批批“幸福小匠人”脱颖而出。
乡韵成文化
学校创建特色文化的同时,还挖掘乡韵元素,凸显“读好书、做好人”两个目标,发扬“陶韵、艺韵、书韵、网韵”四个特色,营造和谐统一的校园氛围,使校园各处都具有启发和教育作用,确保师生幸福工作学习。学校还通过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进行班歌、班训等隐性文化创建,让孩子们画出幸福、唱出幸福、舞出幸福、做出幸福,养成生活学习好习惯,向上生长、向下扎根,传承乡韵、全面发展。
一所老校,因为自强不息、乐观进取,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再次认可,老校终于迎来了她的春天。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乡村的未来在少年。我们乡村教育的践行者、工作者们要携起手来,共同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推动乡村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系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中心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