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六维”心理健康教育 筑牢学生“心屏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建于1994年,是南通市四星级心理辅导中心。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有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生物放松宣泄、沙盘游戏等8个设施完备的功能室,配备具有国家心理咨询职业资格的专兼职教师14名。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出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办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积极探索构建“一核六维”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即确立“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的核心目标,聚焦“教育与普及、宣传与活动、认识与识别、支持与互助、咨询与治疗、研学与实践”等六个维度开展工作,筑牢学生心理健康屏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行为方式、情感与价值观指标满意度达95%。2021年度,学校获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奖。

    教育与普及:

    合力构建心育课程体系,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学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辅修课,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

    一是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课程全覆盖。自2008年起,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必修课,共36课时2学分,为学生扣紧心理健康第一粒扣子;面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开设“心理学与生活”等选修课,落实全过程心理育人。

    二是深化“三教”改革,创新教材教法。学校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校级、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结合学生学情分析,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心理健康成长为导向,以引导案例开篇、案例透析、课堂活动贯穿全篇,创新编写出版《心理健康教育》新型教材。

    三是聚力以心育德,落实课程思政。学校推动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同频共振,校本教材通过思政园地、特色案例嵌入思政元素,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思政案例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宣传与活动:

    倾力打造“心悦四季”品牌,培养学生“四自”心理品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危机发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学校以四季变化为主线,打造“心悦四季”特色品牌项目,积极营造浓郁的心理育人氛围和成长生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四自”心理品质。

    一是“春之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举办“3·20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唤醒生命美好”为主题,推出读书节、手绘大赛、心理沙龙等特色活动,每年吸引5000余名学生直接参与,帮助学生在特色活动中实现心理沉浸式体验。

    二是“夏之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举办“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以“激扬青春力量”为主题,5年来连续开展10期户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推出心理趣味游园、广场心理咨询、手语操、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活动,旨在引领广大学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培养更加积极的心态与更强的行动力,获得“心”健康,实现“心”成长。

    三是“秋之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举办“9·20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以新生心理适应助跑为主题,开展“六个一”自助互助活动,即发起一份心灵倡议书、发放一套心理信息卡、组织一次人际沟通交流活动、举办一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参与一次适应生活团体活动、分享一段微感悟,旨在围绕“探索自我、提升认识、改变行为”,激发学生积极适应环境、获得心灵成长。近5年,累计有1.5万名新生受益。

    四是“冬之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举办“12·5要爱我”心理健康文化周活动,以“情暖冬日,爱润心灵”为主题,开展解忧杂货铺、暖信打卡、荧光夜跑等系列活动,每年有近3000名学生参与,为寒冷的冬日校园增添一份温暖和爱意,提高学生的校园归属感。

    近5年来,学校心理微电影、心育原创作品、心理手语操等活动作品先后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市级一等奖6项。

    认识与识别:

    倾力夯实三个全覆盖,落实分层分级“一人一档”

    学校对学生全面全员实施分层分级建档、普测与排摸、心理回访三个全覆盖,是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落实“校—院—班—舍”四级预警机制,提升危机事件常态管控能力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路径,是学生心理危机认识与识别的重要途径。

    一是身心建档全覆盖。学校从源头上把好新生入学关,运用“1个原则、2个结合、3个阶段、4份材料”建立一人一档。坚持“1个原则”,即所有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档案“应建必建”;采用“2个结合”,即普查采用定量问卷测试与定性心理访谈相结合,“中心约谈”与“学院访谈”相结合;通过“3个阶段”,即心理测查、筛选评价、邀约访谈三个阶段;发送“4份材料”,即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报送《心理健康普查报告》,向学生所在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提供《心理健康预警报表》,向每个宿舍发放《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报刊》,为预警名单中每名同学提供《重点个案心理咨询记录》,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精细、精准与精致。

    二是心理普查全覆盖。学校通过新生普查与日常摸排相结合,落实排查月报制、预警制,一周一报告、一月一排查、一学期一预警,分层分级干预与管理,密切关注心理高危学生,建立全校危机预警库,做到重点关注群体“一生一策”。围绕“入学季”“成长季”“择业季”“毕业季”,分类设置心理危机预警提示,结合心理重点关注对象的成长档案,在特殊节点、不同季节实施动态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三是心理回访全覆盖。学校畅通信息网络,对接江苏省心理志愿服务平台,设立24小时“心理热线”,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心理健康援助;定期分析研判,不断优化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和应对方案,及时跟踪心理危机学生的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四早”危机预警。

    支持与互助:

    全力培育朋辈互助力量,实现心理自我成长

    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经过多年探索,学校精心打造了一支“校—院—班—舍”四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即朋辈心理辅导队伍。目前,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已成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

    一是面向朋辈骨干,开展学生朋辈咨询与辅导培训。近5年,学校累计开展朋辈互助实践能力提升工作坊10次、线上线下会议14次、新老成员交流沙龙10场;心理骨干参与线上线下培训学习10余次、朋辈互助交流会14次,近300名朋辈骨干参训。通过专业化、阶梯化培训,朋辈成员工作有平台、努力有方向、自我有成长。

    二是贴近大学生需求,开展朋辈帮扶活动。2020年,学校首次开创晚间朋辈值班服务,近3年,朋辈值班累计900余小时,线上接访500余人次,线下接访200余人次。在朋辈心理帮扶下,个体咨询、团体辅导预约量大大增加;学生对“心理咨询”“团体辅导”概念正确认知度显著提高,真正实现 “助人自助,互助发展”的教育成效。

    咨询与治疗:

    聚力“家—校—医”联动,实施高效心理干预

    “家—校—医”协同联动是实施高效心理干预的有效路径。学校成立“心馨专家工作室”,构建集“心理预防、筛查、咨询、诊疗、评估、培训”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将“家—校—医”贯穿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

    一是“透视”心理问题,实现医校协同干预。学校与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南通市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协作关系,开展预警、咨询、转介、诊断和治疗;依托南通市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平台,校外专家定期来校开展讲座,提供心理咨询与训练、心理转介与治疗等。5年来,精准干预学生心理问题近300例,督导校内心理咨询8次。

    二是“衔接”异动学生家庭,实施家校共同辅导。学校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主动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定期通过线上联系、实地家访,主动与心身疾病学生家庭沟通指导,协助家长转介诊治。

    三是强化“家—校—医”联动,实施高效心理干预。积极构建学校与医疗机构转介诊疗绿色通道,对于心理异动学生,落实家长督促、学校跟踪、医院诊疗、复学亲诊等环节,聚焦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家—校—医”合作效能,打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研学与实践:

    着力配置精干师资队伍,提升队伍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