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来了科技特派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①张宗勤进行技术指导。学校供图 ②李新岗进行技术指导。学校供图 ③周占琴进行技术指导。学校供图 ④鲁周民进行技术指导。学校供图 ⑤余有本进行技术指导。学校供图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在西北乡村的田间地头、果园畜圈,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专家、学者的光环,一个个却皮肤黝黑、裤脚带泥,将先进的养殖种植技术理念教给农民,手把手带着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将问题难题带回大学实验室。他们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特派员,把科研论文写在黄土地上的农业科学家。

    为推动大学科研与农业生产密切结合,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选派了2500余名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教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深入果园、瓜田、畜圈,“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

    十余年来,科技特派员们扎根农业农村一线,对接贫困县、包扶县,包抓企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村、联系贫困户,常年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指导培训、创新创业指导,把大学的新技术、新成果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了巨大的智慧和力量。

    “葡萄网红”张宗勤:科技特派员要把实事做实

    每年临近葡萄采收时节,总会遇到连阴雨——陕西人称为“秋淋”。每到这个时候,葡萄种植界“网红”——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张宗勤教授就忙得不可开交。

    “持续不断的降雨,部分葡萄园可能发生积水、裂果、酸腐、植株生长势弱以及病虫害加重等情况。这时丰收在望,如何科学管好果园,是农户最关心的事,因为这不仅关系当年的收入,更会对来年有影响。”张宗勤说。

    其实,一年300多天,张宗勤都奔波在葡萄产业、葡萄生产一线。

    葡萄园出现叶枯、叶片大面积黄化、病虫害等灾情时,张宗勤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果园。面对雪灾、霜冻天,张宗勤总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提前预警,并指导果农预防;每次灾后无论是天刚亮,还是近黄昏,他都会出现在田间小道上,进果园、查灾情,提出解决方案和指导减灾救灾。

    陕西省合阳县是葡萄适生区、优生区,有着“中国红提之乡”的美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植技术和理念的限制,葡萄品种单一,重产量不重品质,商品率不到30%,果农效益低下。

    作为科技特派员,张宗勤开始重新规划当地的葡萄生产。他先后引进50多个鲜食葡萄品种,推广生态栽培、疏花疏果、肥水一体化等多项技术,为品种优选与推广奠定基础。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葡萄试验站生产的葡萄获得全国葡萄评优2项金奖和1项优质奖,给果农作出典型示范,有效带动陕西产区葡萄品质大大提升。在标准化模式的带动下,果农生产出安全、优质的葡萄。

    这些年,为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果农增收致富,张宗勤几乎踏遍了陕西省的葡萄园。为了方便果农随时随地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张宗勤开通了“西秦农人”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葡萄种植知识,至今已推送文章600多篇,有的文章单篇浏览量过万。2022年与中央农广校合作直播讲座“转变观念、优质葡萄也能轻松种”,收看收听达29.63万人次。很多果农不一定知道张宗勤是谁,但“西秦农人”却是葡萄种植界的“网红”。

    “现在移动网络越来越发达,农户基本都有微信,每次有葡萄种植知识,我都第一时间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这样受益面更大。”张宗勤开心地说。

    同时,张宗勤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编著了让果农看得懂、用得着、照着做、学得会、干得好的参考资料。其中,《冷棚红地球葡萄栽培技术画册》图片多、文字少,简单易懂,成了果农种植葡萄的“手中宝”。针对果农最头疼的葡萄病虫害防治问题,张宗勤又编写了《葡萄病虫害防治历》,按照季节、葡萄生长的物候期,提供分阶段解决方案,免费发放,便于果农查阅使用。

    “我们村的果农都认识张教授,他的电话号码和微信我们都有,生产上有问题就给他打电话、发微信,无论早晚,他都耐心讲解,他就是我们的葡萄种植活字典。”冯贵生从事葡萄种植20多年,和张宗勤认识已经10多年了。

    数十年如一日,是科技特派员们的生活常态。在学校,张宗勤是导师、教授;而在田间地头,他是果农的兄弟、亲切的科技特派员。

    “虽然我今年60多岁了,但作为整日和老乡打交道的科技特派员,我要继续努力做一名敬农、爱农、懂农的新农人,把实事做实。”在张宗勤眼里,这或许就是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根本。

    “新农人”鲁周民:学农就是为了帮助乡村摆脱贫困

    12月的陕西安康,气温接近0摄氏度。而秦岭南麓的山上,枇杷树层层叠叠,五瓣黄色小花点缀其间,随风摇摆,空气中弥漫阵阵幽香。

    “明年是枇杷收获大年,花多,得把多的花给疏掉,才能保证结出的果子大、产量高。”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鲁周民在枇杷树间一边剪花,一边讲给身边的老乡听。

    到今年,鲁周民已经在枇杷林间穿梭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建立了55亩枇杷、狮头柑、紫阳金钱橘试验示范园。林学院教授鲁周民担任了示范园的首席专家,同时入选了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自此,鲁周民成了瀛湖周边、汉江两岸的枇杷、杨梅、柑橘等果树种植户家的常客。

    今年3月份,汉滨区清泉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善猛连续几次打电话给鲁周民,说村民的枇杷园里很多树上的果实新梢出现了白色絮状物。鲁周民赶到果园后发现是出现了严重的枇杷木虱若虫危害。鲁周民及时制定了详细的防治方案,并让张善猛督促群众严格按照方案进行防治。最终及时止损,今年全村仅销售枇杷一项就收入了700万元。

    事实上,鲁周民并不是一开始就获得种植户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

    “刚担任科技特派员时很‘闲’,除了示范园的工作,周围村民很少来找我,我就主动走出去找他们。”鲁周民说,高校与农业农村的关系,最关键还是取决于能否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高校科技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到达田间地头,用农民能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技术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丰产增收。

    转折发生在2016年。一场五十年不遇的极端低温天气,气温降到了零下12摄氏度,果树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当时坐果较早、个体较大的枇杷幼果全部受冻,但由于其生长特性,短时间内受冻幼果不会表现出症状。为了防止群众的“经验主义”——疏果操作中疏除未受冻的个体小的幼果而保留已经受冻但未显现症状的大果,鲁周民在大年初八就赶到村里,向村干部和组长说明情况,并要求必须马上通知到每一个枇杷种植户,停止疏果操作管理。听完鲁周民的指导,村民们半信半疑地停止了疏果操作。而当天气回暖,受冻大果纷纷掉落时,村民们彻底信服了鲁周民。当年枇杷收入近100万元,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从此,果树种植户们年年盼着鲁教授到自家果园示范果树种植管护技术。

    近几年,鲁周民在技术服务中特别注重“效益”,把疏花疏果与套袋技术作为技术突破口,使群众当年就可见到实效,这一方法极大提高了群众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2019年,“瀛湖枇杷”成功获批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

    今年,鲁周民又加入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的工作中,被选派到安康市白河县和商洛市镇安县从事科技服务。鲁周民针对枇杷、杨梅、柑橘、核桃、拐枣以及魔芋等产业,面向1200多名果农、企业技术人员、林业技术干部,开展管理要点、关键季节操作技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关键时间与方法等的具体讲解和现场操作示范。

    从农村长大的鲁周民,从小就会干农活,也深知农民的不易。

    “我们学农的目的是帮助乡村摆脱贫困,而不是从农村长大的我摆脱贫困的乡村!”鲁周民常说,实现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进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科技特派员的任务就是实现新型管理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做农业产业现代管理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的一线实践者,做敬农、爱农、懂农的新农人。

    “茶博士”余有本:茶农增收是我最大的满足

    摊青、杀青、揉捻、做形、发酵、烘焙等工艺,新鲜的茶叶便成了杯中的香茗……在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的制茶车间里,新采的茶叶经过加工以后,可以变成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一年四季都有茶叶陆续产出。

    “陕南作为传统的绿茶产区,长期以来,只产一季春茶,60%鲜叶白白浪费,损失经济价值50%左右,严重挫伤茶农和茶企从事生产的积极性。茶博士来了之后,我们相继研发了红茶、白茶、花果茶、速溶茶等多个品类,鲜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我有信心把茶园种植延伸成为一条完整产业链。”鹏翔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段成鹏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