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领航高水平建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纵览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学院的每一步发展背后都有着党建的坚强支撑,学院党建的每一次创新又会推动学院发展进入一片新的天地。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立足“以高质量党建领航高水平建设”的思路,将党建工作贯穿办学治院、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学院高质量发展领航、护航。

突出政治建设

强化方向引领

    政治建设是总纲,纲举则目张。学院党委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方向引领。

    学院始终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始终如一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学院党委抓牢理论武装,为学院发展把准正确方向。

    理论学习常态化,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细,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每周四集中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探索“党建+教研活动”模式,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贯穿融入思政课教学研讨,做到学习、研究、部署同步推进。研讨热议主动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深入人心。

    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活动,开展走访老党员、党史故事演讲会、党史征文演讲比赛,赴陈潭秋纪念馆、蕲春高山铺战役旧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手绘大别山革命历史“百米红墙”,用大别山精神激励师生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传播好党的声音,组建了教师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立足校园、深入黄冈、辐射基层,多形式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宣讲共计开展200余场,累计听众2万余人,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湖北思政网、荆楚直播多次报道学院开展宣讲情况。此外,有一名教师在人民网宣讲大别山精神,一名学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讲述党史故事。在“读懂中国”主题征文活动中,2篇获评全国最佳征文,10篇获评湖北省最佳征文。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学院党委抓实基层组织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学院党委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力打造活力高效党组织,学习研讨教学学院“两会”议事规则,规范召开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和院务公开制度,对师生关注的职称评审、各类评优评先、奖励性绩效分配、学生奖助学金发放、党员组织发展等各类事项通过会议集体决策讨论决定,强化学院党组织政治功能,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任务完成。

    选优配强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推进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完善学生党支部设置,将党委副书记、组织员、辅导员、班主任归入学生支部。在狠抓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同向同行。学院党组织荣获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院党委抓紧生态建设,为学院发展培育优质土壤。

    学院党委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坚持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扎实做好教材、课堂、网络、刊物、社团等阵地管理。坚持新学期第一次全体教职工会议开展师德师风教育,通过警示教育,念好纪律“紧箍咒”,实现课堂教学有纪律、公共言行守规矩。

    学院以廉政教育为抓手,落实落细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月”和“清廉黄师”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征集师生原创廉洁自律格言,通过组织学习案例汇编、观看警示教育片、“清廉黄师”建设融入课堂、廉政谈话、举办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和团日活动,开展“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签名宣传活动及学生诚信考试教育、毕业生廉洁教育等,营造了学廉、思廉、崇廉、倡廉的良好氛围,厚植学院清廉底色,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廉政》栏目报道了学院“清廉黄师”建设融入课堂的典型做法。

突出立德树人

“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不离中心工作,抓业务不离党建工作”,创新实施“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焕发澎湃活力。

    党建+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通过把党建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形成自己的“战法”和“招数”,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队伍攻坚为抓手,以教学攻坚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学创新,打造和建好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学院优化教学组织,定期开展教学交流会、教学讨论会和课程研讨会等形式的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方法及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专题教学等方式,公开示范课讲授、讨论式课堂、“磨课”活动等创新教学形式,实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制度,形成学院、教研室、教师、学生都参与的“四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

    学院将大别山红色党建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开设“大别山精神”省级选修课,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学生到陈潭秋故居、林育南故居、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学基地学习,把思政课程开在黄冈红色大地上,在红色文化的浸染中提升课程教学亲和力,这样的思政课迅速得到学生的喜爱。一项项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滋养初心,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激活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效应,春风化雨般滋养人、培育人,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灵深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党建+科学研究建设

    党建工作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院党委抓住党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度契合特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基础来建设,强基固本、深耕细作,修订了相关制度,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持续在平台建设、现实问题研究、队伍科研能力提升上发力。完善和强化全链条管理与服务机制,建立课题项目跟踪、谋划、组织、培育机制,主动提供服务指导,邀请专家来校指导,提高申报质量和获批数量,把着力点放在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积极融入的内生动力培养上,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将个人发展与学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学校首批重点学科,凝练学科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大别山红色文化结合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近代鄂东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已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大别山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行政改革”等稳定的学科方向,学科被确定为“楚天学者”设岗学科,下设“湖北省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文化中心”“湖北省大别山精神研究会”和“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基地”3个省级平台,并被列入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基础教育与区域文化”方向。学院科研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经费实现攀升,连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高级别项目立项创历史纪录,发表的核心期刊、C刊文章数量逐年攀升,举办连续4届大别山红色文化论坛及研讨会,受到专家及社会高度评价。

    党建+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之道,首在得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立足引育结合、量质并重的思路,强化组织领导、分类施策,推动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兼顾,建立健全关怀帮扶机制,推动建立校领导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度,落实学院领导班子联系教师制度,选树先进典型,努力在全院营造敬才爱才用才的氛围。

    近年来,学院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比51.2%,3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历,中青年教师占比超过50%。兼职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2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

突出面向未来

同频共振齐奋进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学院党委明确指出,学院将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向业务拓展、向管理融合,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建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学院将一以贯之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擦亮鲜亮的红色底色,驰而不息强化党建工作,始终把党建工作与高质量发展重大任务融合起来,把学院党建放在事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切实做到同心发力、同向聚合、同频共振,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人才培养等特殊使命和重大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点亮师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师生的智慧源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向未来,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持续发马克思主义之声、扬红色文化之色,影响更多的学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