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发力打造新时代大国强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事 件

    回望2022年,国家出台实施了多项强师优师惠师政策。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9月初,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勉励他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9月底,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    

    今年出台的系列政策将强师、优师、惠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予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协同推进,构建形成全口径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为新时代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提供了顶层设计。以加强待遇保障、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为根基,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以教师教育改革为引领,创新教师人才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以“优师计划”为抓手,改善欠发达地区教师资源供给;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

    随着系列强师优师惠师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推进实施,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结构得以协调发展,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选择师范专业,年轻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和中小学教师招聘,形成“师范热”“教资热”等现象。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师范类大学报考人数显著上升;本科招生中,师范专业、公费师范生报考人数和投档分数线较2021年普遍提高,在一些高校,师范类专业分数线甚至高于本校非师范类相同专业。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次,增长约66倍,而同期高校毕业生人数从680万上升至1076万,增长不到1倍。近年在一线城市,还出现国内外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扎堆报考中小学教师岗位的现象。

    应该充分肯定的是,这些现象反映了教师待遇水平、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强师优师惠师政策的实际成效。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冷思考”。应当看到,近年强师优师惠师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均工资统计数据,教师年平均工资尽管在19大行业中排名第7,但与信息、金融、科研、卫生、文化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相比,仍处于偏低的水平。在一些生源流动性较大的地区,存在教师编制调整难以适应实际教育教学需要,结构性缺编问题普遍,编外用人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在中西部地区一些乡村学校,教师队伍仍存在整体素质不足、补充困难、流失严重、老龄化问题突出等现象。

    基于以上分析,加快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当前应从两个方面发力。

    一是对“师范热”“教资热”现象予以积极的“热回应”。借助“师范热”,加强师范专业、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的招生宣传,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从中选拔大批优质生源,推动师范人才培养改革,提高培养层次与质量,为教师队伍提前定制高素质专业化后备人才。借势“师资热”,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依据对“热现象”深层次影响因素及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冷思考”,认真面对、深入分析现实问题,深入总结政策经验,持续完善和推进实施强师优师惠师政策。改革完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部门协同机制。深化教师资格、编制、岗位设置管理等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国家公费师范生政策、国家优师计划、地方优师计划和地方各类公费师范生项目,构建“四级一体”的高质量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体系。利用教师法修订有利契机,切实提高教师综合待遇和社会地位,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