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思政怎样“润物无声”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颁布以来,高职院校在200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下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在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育和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层面的统筹规划,“单兵作战”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课程思政元素难挖掘、难融入以及不同类型课程难以形成育人合力的痛点。为此,笔者所在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通过长期实践,系统总结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模式、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路径和方法,有效实现了高职学生课程思政的全课程联动、全方位渗透。
对接行业特点,“四维八度”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首先,建构“专业群—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体系。围绕“育什么德”首要问题,根据旅游行业文化性、服务性、体验性等特点,确立了旅游类专业群“崇德、尚礼”的核心思政素养,以及培养情怀饱满的中国故事讲述者、静善慧雅的中式优雅演绎者、尚学多能的文旅发展创新者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融合育人目标。各专业依据专业群育人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旅游行业企业相关岗位职责修订思政目标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绘制“思政目标—专业课程”矩阵图完成专业思政目标分解,保证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其次,建构“四维八度”的课程思政内容框架。结合对旅游类岗位招聘信息、行业企业访谈的文本分析和专家专题研讨,提炼形成“自尊意识与逐梦精神”的个人维度素养、“服务意识与创新精神”的职业维度素养、“生态意识与公共精神”的社会维度素养、“政治意识与时代精神”的国家维度素养等高职旅游类专业思政素养内涵。各课程在“四维八度”课程思政内容框架内深入挖掘本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统筹规划与阶梯递进,避免碎片化与散乱化。
契合学情特点,“四式教学”创新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针对高职学生擅于形象思维,乐于团队协作的学情,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基于情景、对话、案例、项目等教学载体的浸润式、对话式、反思式、实践式教学,在课堂中达成“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其中,情景浸润式寓思政教学于具象的职业场景中,通过情景营造促进价值共鸣;问题对话式通过严密逻辑促进价值认同,让学生在平等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创生”价值的认同;比较反思式通过案例比较促进价值反思,在教学中实施横纵向多维对比反思教学激发学生的正向价值观;主题实践式通过真实项目促进价值内化。
同时,还创新了课程思政增值评价体系,作为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抓手。首先,基于专业思政目标的分解构架,以“增值逻辑”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涵盖课程“知识—价值”图谱的所有内容,体现专业学习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的高度耦合。其次,“增值逻辑”体现在考核评估以课前评估与课后评估的比较取代一锤定音的课后评估。再其次,在数据收集方面,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数据收集机制。其中,多主体是以教师、学生、企业为信息来源;多渠道是数据不但包括学习平台的学习行为记录和虚拟仿真设备的操作行为记录,还包括来自实践、课后拓展和社会调查等途径;多形式是数据类型不但有结果性的定量数据,还有过程性的定性数据。利用相关数据构建生成客观反映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成长的智慧档案袋,输出可视化“思政成长图谱”,评价每个学习阶段的思政学习增值情况。
贯通三匠育人,“三课融通”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拓展课程思政的时间与空间,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联动育人体系,打造融贯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大思政”新格局。让各类课程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健全课程思政教学和工作体系,让每位教师切实肩负起教书育人责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第一课堂守正创新,思政融贯修匠德。实施专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同步驱动,专业课程基于自身特性,以思政教育系统中与自身相切合、相搭配的知识内容和价值取向为参照系,深度挖掘自身潜隐的思政育人元素和资源,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深度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从而体现价值引领和立德修身的作用。学院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库、课程思政案例集、课程思政示范平台建设,推动专业教师积累了一大批课程思政育人资源与教学案例。
第二课堂知书达礼,活动实践启匠智。通过鲜活有趣的社团活动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青年成长成才全过程,做到“活动有氛围、课堂有示范、青年有榜样”。课外依托社团打造理想信念“铸魂课”、 团学活动“万象课”、志愿服务“公益课”、社会实践“共富课”等系列活动化课程,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课程菜单,开展工作坊实践教学,引入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劳动教育等思政元素,据此构建“第二课堂成绩单”考核体系。同时,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把思政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助力思政育人展示。
第三课堂知行合一,产教融合砺匠心。第三课堂即校外企业实习实训磨砺学生工匠职业精神,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通过精心设计的企业实习实训项目渗透工匠精神、敬业态度与企业文化;校企共同明确校外实习项目思政育人目标和企业思政育人主体地位,建立实习导师遴选标准、德育职责和激励办法,并通过校企合作协议予以保障;设计知行合一、专业特色鲜明的项目化实习任务,实现企业导师主导的“工匠精神”传承,强调项目考核中思政成果的可评可测,形成凸显思政融入的专业实习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