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筑牢育人主阵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事 件

    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要“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育人方式变革深入推进。5月,《关于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印发,面向中西部、东北地区2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管帮扶115所县中。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对整治隐形变异培训作出全面系统部署。2022年,“双减”政策落地一周年,成效显著。

   2022年,是我国持续推进和落实基础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一年。2021年,国家层面出台了多个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文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而2022年的重点就是抓落实。回望2022,基础教育育人改革不断焕发新气象,有效筑牢了学校育人主阵地。

    2022年,“双减”落地一周年并开始生根。作为一项“小切口推进大改革”的教育新政,仅仅一年多时间,“双减”便让人看到了跟以往不一样的减负成效。“双减”的核心目标是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如果说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初,2021年的工作重心是针对校外“做减法”——大力整治教培机构乱象,营造良好教育外部环境,那么2022年的工作重心则是聚焦校内“做加法”,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普遍提质增效,作业设计更加“走新”和“走心”,课后服务多姿多彩,保障大多数学生在校内能够“吃饱”和“吃好”,也有效地减轻了很多家长的焦虑。另外,对于校外培训治理也没有放松,而是更加系统化。202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对整治隐形变异培训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新课标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新课标的推进意味着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新课标特别强调“跨学科”学习,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新课标的出台为筑牢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打了一针强心剂,学校育人方式改革有了新路标。

    2022年,县中振兴开始提速。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继续明确强调要“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组织48所部属高校和相关专业教育机构,面向中西部、东北地区2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托管帮扶115所县中。各地也纷纷出台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等,从舆论场中的“县中塌陷”到真刀真枪的“县中提升”,兵贵神速。另外,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下,县中振兴有了更牢固的根基,也越来越成为牵引县域教育系统改革的“牛鼻子”,有望带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关改革,并带来县域教育生态的重塑。

    2022年,强师计划出炉。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强大的师资队伍是育人改革的重要支柱。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而且,尤其强调要按照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和振兴教师教育有关要求,重点加强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等。

    这一年,无论是有效落实“双减”,还是适应新课标带来的新变化,加上疫情防控需要随时带来的“线上”“线下”教学切换,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肩负起了确保教育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多重职责,体现出教育人的有力担当。岁末将至,应道一声“老师们辛苦了”,向老师们致以深切敬意!

    即将挥手告别的2022年,我国为基础教育育人改革的推进夯实了根基,有效筑牢了学校育人主阵地。展望春回大地的2023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盼和相信,基础教育育人改革的成果将长出新芽,焕发出盎然的生机。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