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开发区里,产教联合体如何打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虚实交互,校企携手共筑“职场双境育人”平台

    校企联合在中车唐山公司车间建设“企业职场课堂”,创设以企业环境、文化氛围、产品设备、技术工艺为载体的“学习岛”,使学生在制造、调试与检修真实岗位与项目生产中“塑形增智”,锤炼高铁技能、熏陶中车文化、增强身份认同。

    学校依托中车唐山公司捐赠的价值1900多万元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运用VR、5G等智能技术,建设以“一厂一中心、两馆一平台”为主体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与企业联手打造还原企业生产场景的“立体化、职场化、智慧化”校内动车产业学院,营造身临其境的“虚拟高铁企业”职场氛围。

    校企联合开发源于企业工作流程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200余个、模块1800余个,建设“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训课程6门,破解高铁技术中“三高三难”问题50余个,建成以虚实融合为特色的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将其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平台。

    (作者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专家点评

为开发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

高鸿

    开发区产业发展对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开发区职业院校,要准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针对性地为开发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服务。

    一是面向开发区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支持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院。通过产业学院建设,有效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开发区企业生产科研功能对接,保障职业院校与企业资源整合共用共享,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开发区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二是构建开发区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体系。人力资源供给日益成为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取决于开发区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结构的匹配程度,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开发区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结构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系统。科学合理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要形成适应开发区产业发展需求,专业结构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强化开发区职业教育政策供给。开发区党委和政府必须强化政策供给,深入推进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大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破解职业院校改革面临的“瓶颈”问题,为改革提供支撑和保障。

    (作者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苏州工业园区

创新体制机制 校企共享共赢

王应海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是为配合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服务区域外资企业而设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举办方从建校之初就采用混合所有制模式办学,在全国率先探索PPP办学模式,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自主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营造多方参与、开放共享的育人生态。

    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学校在建立之初就仿照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部门、著名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高校等27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里有政府人员,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员和企业人员,进入学校董事会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如博世汽车、三星半导体、华兴源创、博瑞生物等。

    董事会是学校的最高决策机构,院长会议作为执行机构,党委领导下的工会和教代会起到监督保障的作用,基本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股东投资,企业和高校参与,院长负责管理。

    从院校设计、师资培养、课程安排、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理念等,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都借鉴了南洋理工学院成功经验。“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制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学校事业创新发展的两大法宝。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学校遵守自负盈亏的市场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市场原理组织教学行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抓手,始终保持着高度敏锐的市场意识,通过市场化实现学校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强调办学效益,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此外,学校导入质量经营管理的理念,获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日常管理服务方面,学校借鉴新加坡亲商服务模式;在品质管理方面,学校强调引进具有工程背景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由“粗放式”管理转向“练内功”管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

    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

    学校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新路径、新模式,主动融合核心教育资源。目前建立产学合作单位超过1100家,其中,驻校企业32家,主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89家。

    通过“引企入校”,学校解决了实训设备投入与维护、真实场景和载体的专业教学等问题,创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

    通过“共享共赢”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实现了学校里有企业的车间,企业里有学校的教室。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六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包括:SAMSUNG培训工程师模式——人才资源共享,PHILIPS共建实训室模式——设备资源共享,AMD模式——人才资金资源共享,BOSCH订单式培养——培训资源共享,CHARMILLES模式——硬件资源共享,依维特教学工厂模式——空间资源共享,基本覆盖了高职领域校企合作的所有模式。

    学校遵循“国际职教理念、本土创新实践、区域成果分享”的办学思路,紧贴园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立足园区,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近4万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专家点评

开发区职校要勇当“混改”先锋

单强

    开发区思想观念比较先进,管理体制比较灵活,产业集群比较发达,对职业院校的改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在1999年就进行大胆尝试,从公办股份制一步步改造为国资、民资、管理团队多方参与办学的新体制,在学校层面实现了“大混合”。办学25年来,国有资本的“实力”和民间资本的“活力”优势互补,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誉为“园区之珠,职教之光”。

    伴随改革的深入,开发区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也面临着多重挑战,长期形成的“非公即私”的固有观念,阻碍着办学体制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缺乏配套的制度和政策,使职业院校和民间投资者无法可依、无规可凭、举步维艰。从公办高职院校来看,混合所有制就是要引进民间投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甚至改变学校的性质,意味着打破大锅饭,砸烂铁饭碗,把学校推向市场,公办院校缺乏内在动力。民间投资人也担心在混合所有制院校里没有发言权,或失去控制权,顾虑重重。

    挑战与机遇并存,开发区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仍然有多种可能。一是仿照国企MBO改革思路,对公办院校改制,激发管理团队和教师的办学积极性。二是国资注入民办职业院校,形成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三是公办接管民办,形成公有为主、民有为辅的办学模式。四是民办托管薄弱公办院校,资产性质不变。五是中外合作办学,鼓励高职院校寻求与境外职业院校、教育集团或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引进国际课程体系、资格证书和管理模式,培育一批国际化的高职院校。

    当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力支持改革。国家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对举办“混合所有制”的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扶持,以鼓励和促进试点院校健康发展。

    (作者系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