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需要痛点思维,课改做得好不好,要看诸多措施有没有击中痛点,还要看能否及时发现新的痛点,进而不断解决痛点。课堂改革需要“痛点思维”
如果有教师在课改实践中遭遇困惑,应该怎么办?是自主解决、同伴互助解决、求助专家解决,还是坐等观望?现实中这些选择都可能出现。而山东菏泽佃户屯中学的选择则使自主解决、同伴互助、借助专家三者有机结合,有效化解了课改中的难题。
在该校的一次内部教育年会上,登台分享教学或管理经验的教师都遵循了一个基本的表达逻辑——痛点描述,解决痛点的方案、方法及效果。
我突然觉得,这不仅是一种言说方式,也是一种工作的思维模式。在佃户屯中学,当某位教师发现了工作中的某个痛点后就说出来,然后与同伴一起研究、分析产生痛点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痛点的方法。
从发现痛点,到描述痛点,到分析痛点,再到实践中逐步解决痛点,这一过程正是一种经验诞生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行动研究链条。佃户屯中学的做法无疑击中了当下基层学校课改方法论迷失的痛点。
痛点,是当下的一个热词。在商业领域,痛点就是需求的出发点,而在教育内部,在课改领域,痛点即生长点。发现痛点,也就发现了教育改进的空间。相反,如果你不解决痛点,就可能被痛点解决。有太多课改失败的案例足以佐证这一观点。
课改需要一种痛点思维。当一位教师善于发现痛点,并围绕痛点展开思考的时候,就具备了痛点思维。
正像生长痛一样,有一种痛叫课改痛。课改在每一个阶段都可能遭遇阵痛,比如课堂改革初期,有的学校遭遇了成绩下滑的阵痛,这是一个现象,也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但有时问题并非痛点,深层次的核心问题才是真正的痛点。我们顺势追问一下:为什么成绩会下降呢?可能是学生的训练量不够。为什么训练量不够呢?可能是课堂时间不够,当堂练习没时间完成。
这就出现了课改初期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课时不够用,有限的45分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这是成绩下滑背后课改初期出现的真实痛点。什么是痛点?有人说痛点即问题,我认为,找到核心问题才意味着找到了痛点。
痛点思维的第一步是发现痛点,清晰而精准地描述痛点,完成了第一步就可以集思广益分析痛点,梳理出现这一痛点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就课改初期课时不够用的现象,原因分析大致如下:
学生合作学习等学习习惯尚未培养起来,还没有真正成为习惯;
因为自学不到位导致无效展示浪费了课堂时间;
教师课堂流程分配不合理,不该在全班集体展示的内容也拿来展示;
课堂的前半时让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后半时教师不放心又重新讲解一遍……
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课时不够用。当然,如果细细分析原因还会有很多,总之只要分析到了具体的原因,解决痛点的办法和路径自然就有了。
痛点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问题思维。发现痛点时,它是问题,是疼痛,是困惑;解决痛点后,则是生长点,是能够体验到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然而,痛点即问题,问题却并非都是痛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些问题只是表象,要找到表象背后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这些核心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到这样的核心问题,也就找到了真实的痛点。
课改需要痛点思维,课改做得好不好,要看诸多措施有没有击中痛点,还要看能否及时发现新的痛点,进而不断解决痛点。
总之,完整的痛点思维链条是,清晰地感知痛点、发现痛点,然后描述痛点,分析痛点,进而在实践中解决痛点,最后是总结痛点,分享解决痛点的心得。
不过,在使用痛点思维时有两点需要提醒:一是发现痛点后,可能错误地进行归因,错误归因就可能导致方法的误判,让真实的痛点成为盲点;二是对痛点不敏感,没感觉,甚至对痛点视而不见,见痛不痛。如此的话,课改则可能走入死胡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