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部的小店区,是全市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这里的发展快,不仅仅指经济,还有教育。近年来,在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的助力下,当地教育取得了质的飞跃。“促进工程”,让小店做成大
“以前我们总是靠经验、靠感觉办学,比较迷茫,而且每天都很忙,如今却大不一样了。”太原市小店区八一小学副校长江淼对记者说。
之所以“大不一样”,原来是因为八一小学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实施方案。近年来,八一小学搭乘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以下简称“促进工程”)的快车,确立了“根的教育”特色文化,并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八一小学所取得的成绩,只是整个小店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6月,小店区启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选取办学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46所中小学作为“实验基地校”,选拔小学和初中各学科100位具有强烈成长愿望和发展潜力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并借助“发展共同体”模式,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指导作用,力图带动小店区校长、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推进义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据小店区教育局统计,项目实施3年来,在专家团队、小店区教育局“促进工程”项目工作人员和各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的通力合作下,共组织集中培训47场,参加培训人员达5400余人次;共有155名专家走进小店中小学进行实地指导,听评课220余节;实验人员外出学习挂职785人次,参观全国名校80余所……
这些数据背后,是小店区中小学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课堂建设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不俗成绩。
文化,让学校有方向
走进小店城区的八一小学,精致的校园里,“根的教育”特色文化的解读文字并不鲜见。“强根固基,一样都不能放;润泽童心,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八一小学在“根的教育”基础上确立的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否则只能像以前一样被牵着走”,从经验、感觉办学到目标办学,八一小学着实经历了一番坎坷,而“促进工程”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副校长江淼说,“我们希望关注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全面、健康成长”。于是,如今的八一小学,月月有活动,月月有主题。比如英语节、体育节、阅读节等实现了人人参与。
为什么要人人参与?学校有自己的考量。江淼举例说:“学校四年级有个胖胖的男孩,在跑步比赛等活动中,他会显得笨拙,自信心不足。但是在拔河比赛中,他犹如定海神针,在篮球比赛中,别人怎么撞他几乎都不会倒。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他的优势——这就是人人参与的重要作用,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在各类活动中,八一小学设置了小蜜蜂奖、小书虫奖、小精灵奖等,而不是通常的一等奖、二等奖……“我们希望奖项是一种鼓励,让学生感觉自己具备某一方面的素质,而不是所谓的竞争名次。”江淼说。
这样的学校文化,让八一小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距离八一小学十几公里之外的刘家堡二中,校园文化则被赋予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致。
从小店城区驱车1小时,就是刘家堡二中。这所小店区最偏远的农村中学, 60%的绿化面积让学校与校园外的农田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和谐。而在校园里,近年来逐渐形成的“和合教育,和合育人”的“和合”文化,则力图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合’文化涵盖和谐、和平、和气、祥和、谦和、和善、和睦、融合、符合、合作、合理等,我们希望通过弘扬这些理念,建立和合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打造和合的课堂,在全校形成和合的氛围,营造浓郁的育人环节。”刘家堡二中校长孟志强说,“简单来说,学校体现的是‘家’文化,不像职场,更像家庭”。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拥有更多归属感,形成和谐的人校关系,孟志强和教师们专门买了许多相框,把学生的书画作品装裱起来,悬挂在教学楼的楼道里。农村学校相对闭塞,学生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这必然影响他们与社会的融合。于是,即使地处偏远,即使担心学生安全,孟志强与教师们也要想办法让孩子们走出去。慢慢地,走进区图书馆、区科技馆等,已经成为学校越来越频繁的活动。
而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黄陵小学,约1000名学生中超过半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关注到学生阅读机会少的问题,开建了8个鸟巢书屋,每个教室的读书角,还有图书室的3万多册藏书,让这个小巧精致的学校充满了书香气息。如今,学校基本上实现了学生自主管理书籍的目标。
小店区“一校一特色”的文化建设,不仅吸引了当地的教育同仁,甚至吸引了海峡对岸的教育工作者组团来访。2014年7月,台湾中小学校长访问团一行90余人专程来到小店区参观考察,恒大小学、小店区三中、九一小学、大营盘小学等学校分别介绍了情智教育、成长教育、潜能教育、家校共育教育的办学理念及学校特色建设情况,展示了小店区特色学校建设的累累硕果。
这一切,离不开“促进工程”的影响。
课堂,让学校有抓手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促进工程”项目实施前,在山西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小店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构建‘一三三’区域课改模式的基本思路,即“一个中心、三个立足、三个特色”。
“一个中心”是以“创办一流教育”为中心,全区统一目标,整体推进,构建一校一模式、一校一特色的高效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是小店区教育发展的目标所在;“三个立足”即立足整体推进、立足课堂改革、立足师生发展;“三个特色”具体包括打造区域品牌特色、创建学校课堂特色、彰显学生个性特色。
“一三三”区域课改模式的创建,为“促进工程”中实施“聚焦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促进工程”项目实施的3年时间里,各实验校结合学校特色,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将“聚焦课堂”教学与“构建‘一三三’区域课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初步的课堂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前是在教书,现在是在育人。”王吴小学原校长曹龙梅这样概括学校3年来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变化。在实施“促进工程”的3年时间里,作为实验校校长的曹龙梅曾去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取经”,如今特别聚焦课堂“学、究、导、练”这4个环节。
不仅仅是王吴小学,小店区几乎所有学校的课堂都在求新求变。
大营盘小学的常态生命课堂,全方位体现了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关注,让课堂形态更加平实,让课堂变得更具活力。大营盘小学校长王金华认为,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恒大小学确定了“情智课堂”的一般模式与环节设置,即入境启情智——体验导情智——运用促情智——拓展提情智,全校教师用真情与智慧丰富自己的“情智课堂”;九一小学围绕“潜能教育”核心内涵,全面实施课程与教学改革,引领教师挖掘自身潜能,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善于思考、追求真理的人才;小店区三中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学科特色化建设,通过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五十一中则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原来“学案引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微课辅助”这一环节,五十一中副校长张永胜把微课形象地称为“学生身边随时的家庭教师”,学校专门抽调部分骨干教师录制了大量微课,制成二维码,打印在相应的学案上,“我们想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有所收获,在课下的预习和复习阶段也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可以凭借微课实现”。
3年来,各实验校“聚焦课堂”,围绕学校特色,初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了区域课改向纵深发展。
制度,让学校有轨道
“促进工程”的另一个聚焦点是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在这方面,八一小学的一系列做法颇具亮点。
2014年7月初,恒实集团和八一小学合作办学,成立八一小学平阳校区,这是小店区集团化办学迈出的第一步。2015年,成立八一小学晋阳校区;2016年,成立八一小学龙城校区。至此,八一小学实现了一校四址办学。
如何管理?这成为八一小学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这没能难倒八一小学的管理者。
针对集团内4个校区在办学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八一小学采取“一体化管理”。即集团内部办学思想一体化、管理班子一体化、师资配置一体化和质量标准一体化。
办学思想一体化是指集团内部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文化及制度建设上保持统一性;管理班子一体化是指集团内实行一套班子管理;师资配置一体化是指集团学校在保持教育教学稳定的前提下,统一制定教师资源调配方案,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质量标准一体化是指4个校区在办学质量标准上追求同一化。
在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4个校区实行校长负责制,各分管校长就分管部门实行业务管理,即分管校长在4个校区按照学校制定的办学思路及管理标准,实行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4个校区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融合,让学生将来不管在哪个校区都能接受同样的教育,都能取得同样的学习成效。”江淼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