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师多元研习”模式新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目前,师范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见习—实习—研习”三个系列环节,并各自承担着师范生成长的相关任务,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但绝大多数学校受条件限止,培养过程中往往安排有见习和实习环节,却独缺研习环节。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研习工作中推出“多师多元研习”模式,使师范生得到最优质的实践培育。

    网络名师工作室是基本保障

    “多师多元研习”模式实施的先决条件是“多师”。虽然中小学有一大批优秀教师,但是他们的教育教学任务普遍较重,不可能进行浸渍式指导。师范院校也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众多一线名师来校开展研习。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成立,给师资问题的解决带来契机。浙江省教育厅批准了9名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成为首批网络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每个工作室均拥有数十位经验丰富的省市教坛新秀、骨干高级教师。这批成员绝大多数又有自己的市级名师工作室,累计人数达数千。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朱红彪向项目组提出一个建议:他和他的弟子可以联合为浙师大的师范生开课。这一建议激活了项目组的思维之泉,我们大胆预想:如果大学生研习生能够承担中学生的任务,配合名师完成一堂示范课的教学任务,那么,名师们可以在不影响中学教学秩序前提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成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直接经验的具体感悟者,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共同创造者。而且9个工作坊的密集展示,也使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比较成为可能。每一种教学特点、风格的呈现,都能给师范生搭建一个发展的台阶。为此,两个项目组联合设计,成立了浙江师范大学首个研习改革创新实验班。实践证明,这种自主自愿结合的团队,特别富有向心力和持续性。

    多重组合拳成为主要特点

    一重组合:教授+研究生。无论一线名师在研习中所占比重有多大,大学的教授、博士始终是研习中的主人公。为此,我动员一位普通硕士和6位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共同构成研习指导的第一重组合。这重组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常规的研习班,选出班长,开展研习前指导。

    二重组合: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在这一组合中,师生角色转换频繁,各方面互动达到高潮。实现成果展示与研习实施的最佳组合。

    三重组合:教授+一线名师。这一组合主要发生在研习过程与研习结束这段时间。此时,作为大学教授,我主要通过主持来引领师范生多元化研读名师的示范课与示范讲座,并促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导师、学生与学员之间的多向交流。研习的收官阶段,要求师范生根据3天听名师示范课与示范讲座所得,修改此前的教学设计,重新进行3分钟模拟授课演练,从而使理论再次回归实践,这使得研习更接地气。

    四重组合:师范生+师范生。研习过程中,师范生应当处于主体地位,其主体性必须得到充分的发展。研习活动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各大组再分为两个小组,小组中再两两成组。两人同组便于快速转换,多次训练;6人小组便于头脑风暴,思维激活;12人大组便于各种活动组织展开及成绩评定。多种组合方式的存在,避免了传统只有一种组合方式带来的审美疲劳与责任心下降的研讨弊病。

    研习促进多方成长

    “多师多元研习”的实施,产生多元化社会效益,可以说每一参与方都获得了长进。

    大学教授:充实未来课堂的教学案例。多年来,大学教授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最感捉襟见肘的就是缺乏第一手教学案例。那些不知道转了几手的教学案例,一方面让教授们觉得教学没底气,更重要的是教学案例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无从考证,也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他们平时想深入课堂,一无专门的时间,二也容易影响中学教师正常教学。多师多元组合的研习,正好解决了上述问题。9堂公开课,8场报告,让大学教授们拥有了鲜活的第一手教学案例,为其未来的执教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特级教师:研习生评课值得学习。特级教师已经是学界翘楚,当他们重新以中学生、评课者和研习生的三重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时,第一次看到了这批学生的潜能。许多特级教师认为研习生的评课水平已经达到成熟教师的高度。研习生的评课,虽然还难免有些青涩,但求真求实,活泼犀利,大胆创新,也有许多值得名师们借鉴的地方。

    教坛新秀:什么样的学生都敢教了。研习过程中,9位教坛新秀为研习生开设了9堂不同类型的写作教学课,在让师范生领略语文教学艺术真谛的同时,他们也经历了特殊的考验。“研习生不会故意刁难,但重思考、轻表达,因此,他们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课堂调控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只重自己讲,他们就会沉默到底;反之,如果引导得法,他们思维活跃,见解深刻的特长就能显现出来”。多数教坛新秀表示,有了这一经历,今后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不会发怵了。

    研习学生:发现自己真的会教书了。在研习过程中,研习学生既要接受教育培训,还要扮演中学生。也正因为双重角色,他们的收获才特别大。研习过程中,每位学生平均完成万余字的作业,包括一个视频,一个教学设计,一个研习报告,多个研习感悟。研习生普遍反馈,见习时以为自己会教了,实习时才发现自己原来不会教;实习结束感觉自己会教了,听了9节名师的课,又发现原来自己那根本不叫教书。最后,名师课听完,写了几个评课分析报告,教学设计重新进行修订,汇报表演成功圆满,又发现自己真的会教书了……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