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面前,生命最重要,面对各地频发的地震灾害,如何让学生从小就有防震减灾的意识?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开发地震科普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参观、观察、宣传、实践中提高科普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接地气的科普学习
课程目标
总目标:通过学生对地震知识的学习和场馆的参观、体验,尝试自主观测地震、自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地震观测方法,提升学生地震科普宣传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子目标:通过学习地震基本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地震,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防震减灾的兴趣。
通过对历史上大地震的发生原因与造成灾难的分析,配合视频和讲解,让学生对地震的产生和地震灾害有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三个阶段分析地震预防体系,让学生清晰了解地震防患与自救互救,增强学生的地震防患意识与团结精神。
通过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解析,组织学生对家庭住宅的安全进行排查,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房屋结构的随意改动所带来的隐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课程内容
知识与技法。观看历史上各种地震视频及图片,尤其是印尼海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3.11”地震,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灾害,通过对比发生在日本和中国的几次地震的震级和死亡人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抗震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抗震意识。
了解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历史和人们面对地震的不同态度,让学生真切认识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迫切需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活动。
应用与创作。地震科普课程强调提升学生的防震减灾能力、科普宣传能力,将学生所学的地震知识与艺术相整合,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向市民进行科普宣传。课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意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和体验不断加深、新的构思不断生成的过程。
实践监测地震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观察力和长期坚持的意志力。学生记录和对比图形、数据,从中发现规律和异常,再结合实际地震的发生情况,总结形成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学生对家庭安全隐患的排查,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让学生在对家长的科普宣传中增强自信。
活动与探索。通过综合性地震科普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和创新,将防震减灾宣传落到实处,将地震科普课程与其他活动相结合,以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与到区、市级科普宣传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在体验中收获知识。
通过地震科普场馆的参观、配合野外观测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严肃的科学精神。
课程实施
为了将地震科普学习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体现全面性、层次性、拓展性和灵活性。
在课程设计时,由于地震科普课程理论性、专业性较强,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体验学习,将理论知识课与实践活动、参观活动交替进行。
地震科普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点进行分组,结合学校地震科普场馆的工作,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和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动手设计科普板报,制作科普展板,由班级宣传到学校宣传,最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活动中,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考察研究、合作交流,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地震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美术等艺术课程与地震科普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地震科普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教育中运用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等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启发学生采用各类艺术手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和宣传。
课程评价
评价主体是多元的,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涵盖地震知识、科普宣传能力、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宣传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应重过程轻结果,尤其应“自我参照”,要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必须伴随在学习过程之中。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