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风采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中国教师报->联合主办龙开维:最美的诗,写在苗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人说,我像一把犁,耕耘着苗寨人希望的春天;有人讲,我像一把火,照亮着苗山人希望的明天。    ——摘自龙开维日记

    湖南保靖、花垣、吉首三县(市)交界的吕洞山区,闭塞、贫穷。

    在这个“鸡鸣三县”的苍茫大山里,有一个坚守山村教育的人,为了苗山孩子走出大山的简单梦想,倾情播撒着自己的爱心。他就是保靖县吕洞山镇(原夯沙乡)夯吉村教学延伸点教师龙开维。

    现年54岁的龙开维把最美的诗,写在了苗寨。

    最美的教学

    1980年12月,高中毕业的龙开维幸运地搭上了政策“顺风车”,靠“顶班”接过父亲教书育人的“接力棒”,成了苗山讲台上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

    “父亲把教鞭交给我时,特别是四目相对的那一瞬间,有着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鞭策。”

    “下得去,喊得动,累得起,干得好”是龙开维摆出的“工作姿态”。

    龙开维的工作履历很简单。36年教学生涯分两段展开:1994年以前,在邻乡堂朗;1994年以后,在本村本寨。在堂朗教书的14年里,龙开维把自己那个鸭棚似的家在黄金、排吉、滂海三个最偏远的“点上学堂”搬来搬去。

    “点上学堂”都是清一色的破木房,没有门窗,没有宿舍,没有厨房,屋顶“满天星”;下雨天,大落大漏,小落小漏,经常到屋檐下打着伞烧柴做饭。三个“点上学堂”,都在堂朗乡和夯沙乡交界地,不通公路,学校到乡场都是二三十里爬坡路,空手空脚爬都大汗淋漓。碰上学区开会,不到天亮就得出发,龙开维一只手拿一根长木棍打露水,另一只手打火把照亮,一路翻山越岭,等赶到会场,气还没喘匀,点名已经开始。

    那个年头,尽管条件艰苦,龙开维天天都是“好心情”。

    初上讲台,龙开维不得要领,课堂节奏把握、知识重点展开、课堂难点掌控、学习兴趣调动,都存在不小的困难。为走出教学困境,龙开维拿出拜师学艺的“真诚态度”:向书本请教,向同事求教,学着自己学生时代优秀教师的样子上课。慢慢地,课堂氛围变了,课堂热闹了,学生一争高低的天性被激活了,教学成绩赶上来了。

    “教学语言普通话,学习习惯规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重点趣味化,教学难点简单化”,这些教学经验都是他“摸着石头过河”得来的。有了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小窍门”,龙开维教学成绩“芝麻开花节节高”:从1984年起,他的教学成绩已经稳居全乡第一。州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乡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学能手等荣誉见证了他的教育传奇。

    最美的担子

    在龙开维肩上,有一副“最美的担子”,就是营养午餐和留守儿童。

    每天早上,龙开维八点前到学校,一面清点学生,把学生召集进教室早自习;一面把学生营养餐的菜洗好切好,把柴备好。然后,用高压锅蒸上一锅米,这才开始上课。等第三节课结束,学生集体作业,龙开维穿上大褂,走进厨房烧火炒菜。一下课,热气腾腾的饭菜就摆在学生面前。孩子们吃完饭,收拾好碗筷,已到下午上课时间。龙开维再次走进教室,与孩子们唱唱跳跳、写写画画,或开心地做游戏。

    寨里的人都晓得,孩子们吃吃喝喝的所有食材,都是龙开维到山那边的吉首和夯沙,像燕子衔泥似的一点点采购回来的。鱼、肉、蛋、豆腐、番茄、包菜、南瓜、白菜……每个星期都换着花样做,每天都有不一样的菜谱。

    夯吉村350多户人家2000多人口,多年来,全村人守着小小一坝田过日子,生活拮据。为了生计,许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在夯吉这个“爷爷奶奶的村庄”,孩子们缺少管教,讲粗话、迟到早退、厌学……养成了各种坏习惯。

    家长们“放手了”,龙开维却“舍不得放手”,抓学习习惯、抓行为习惯、抓文明礼貌、抓励志成长。对每个有问题的孩子,他都备案在手,逐个上门,与孩子家长当面讲清楚。在这进进出出之间,龙开维与家长们“亲上加亲”了。

    每学期开学,龙开维都要把学生家长的打工地点登记下来,电话号码要到手,存到手机上。这些“千里一线牵”的电话,解决了“远在天边”学生家长的燃眉之急。学生生病想父母了、最近成绩有波动了、情绪低落了……这时,龙开维总是及时拨通在外打工的学生父母电话,让孩子听听父母的声音,也让父母们尽到一些基本的责任。

    现在,龙开维的电话经常会响起来,多数是学生家长从山外打来的,来自深圳、广州、福建、北京……家长们除了牵挂孩子,电话里经常会传来“感谢了”,“放心了”之类的话。

    最美的爱心

    多年来,龙开维为改善办学条件四处奔走。

    1994年,龙开维走上校长工作岗位,那时的夯吉小学在寨子坡头。烂木板房,无运动场,100多衣衫破烂的学生。生在苗寨、长在苗寨的龙开维不想让孩子再苦下去,自觉挑起了建校的担子。

    2000年元月,省扶贫工作队到夯吉开展扶贫工作。工作队前脚刚进村,龙开维后脚就跟来了:“领导,娃儿们学习条件实在太差,想换个敞亮的地方……”龙开维把实际困难用报告的形式递交到工作队,请求援助。被他的建校热情所感动,工作队为他和孩子们送上一个15万元的 “大礼包”,用于学校建设。

    拿到这笔15万元的建校款,龙开维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新校选址,龙开维的目光瞄准了村口那块地。这块地分属于5户村民,龙开维挨家挨户做工作,动之以情:“娃儿读书得有个敞亮的地方,看在娃儿们的份上,希望你们支持我的工作……”他平日的举动大家都看在眼里,村民们二话没说,用捐田捐土的方式积极支持建校。

    建校期间,龙开维主动挑起材料把关、工棚看守和施工监管的担子。地基挖没挖够?砂浆饱不饱和?钢筋是否合格……龙开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要发现一点小瑕疵,他毫不留情地找施工老板,要求马上改正。见他如此认真,施工队再也不敢打马虎眼了。

    经过半年紧张施工,一栋两层六间教室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还盖了围墙,修了球场,竖起了篮球架,新学校奇迹般展现在大家面前。

    随后,龙开维又向州林业局、州电业局和慈善机构等多方争取,要来7万多元善款,装修了教室,新修了浴室,添置了桌椅,购买了图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在龙开维“最美的诗里”,还有一篇“爱心之作”,写满一个个温情的爱心故事。因为天灾人祸、家境贫寒,苗山孩子们经常遭遇各种困难。为了孩子,龙开维拉下脸皮到处“求情”,他的真诚感动了天南地北的爱心人士。大家纷纷伸出热情的双手,把一个个“爱心红包”送进吕洞山。从2010年开始,从湖南怀化、湖南大学、吉首爱心人士、吉首新开区国税局,到北京、江西……各地爱心人士和机构不断地为学校、为学生们捐款捐物。

    这些年,龙开维的朋友圈像画圆一样越“画”越大,爱心包裹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今,10多个爱心机构300多个爱心人士正“手拉手” 向夯吉孩子持续发力,一场场“爱的盛宴”接踵而至。

    在偏僻的吕洞山,龙开维多年来用心书写的山村教育美丽诗行,犹如苗家人新播种的苞谷、新插秧的稻田,一行行,一片片,留在苗寨希望的春天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