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课堂实践都会在探索中逐渐改进,课堂理念都会在探讨中不断发展。正值岁末,我们梳理出本年度关于课堂的六大话题,便于读者一窥这一年的课堂演变过程。2016追问教学真相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省滕州市羊庄二中徐道峰、张伟在《教与学,谁主沉浮》一文中指出,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关系。教与学原本是一个双边互动交往的过程,但在实践中往往被窄化为一种单边活动,因为教师的权威身份导致“学”的比例常常被挤压。所以,当教得过度时,必然抑制学、遮蔽学;当教严重缺位时,必然使学限于肤浅。尽管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但教怎能止于不教?

    “其实最好的教学关系应该是‘生态的’。”徐道峰、张伟解释说,所谓“生态的”,即教与学是流动的,是变化生长的,是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是相互依存、互联互生的。生态的关系才是和谐的关系,我们应该用生态的思维审视教与学的关系。

    这样的观点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教科中心刘伟燕、杨君武不谋而合。他们在《教学关系新解》一文中指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辩证互动的主客体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客体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在这一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为思考学习的主体角色,从而快速提升自我。

    (详见第618期-第622期)

    为什么说合作学习是技术活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集多种角色于一身,难度可想而知。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还能让他们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但有人说合作学习很难操作,这是真的吗?

    在《合作学习是个技术活》一文中,合作学习研究专家郑杰认为,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的“风险”最大。自主学习一般以个体形式进行,只有遇到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需要教师的帮助;探究学习中,教师主要扮演研究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形式展开的,教师要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还要担当学习活动的决策者、参与者、仲裁者。要扮演好这些角色,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可以说,合作学习是技术活。

    郑杰指出,当下教师对于包括合作学习在内的新思想、新理念并不排斥,新课改至今这么多年,关于学生发展为本、学习方式转变等方向性问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具体操作,合作学习亦是如此,一线教师需要专家给予有效的回答。

    既然合作学习是技术活,那么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来自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中心小学的杨秀珍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倾听远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重要。倾听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技能,在课堂倾听别人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就需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这一技能。当然,需要拥有这种倾听意识和技能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教师若不善于倾听,就不可能准确捕捉到学生的学情。

    在《让合作学习的价值最大化》一文中,陕西省潼关县潼关中学教师王丽娜介绍了自己使用过的合作学习组织形态,比如核裂变式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是一个学生有两个“徒弟”,教师给一个学生分配任务或辅导后,这个学生又负责两个学生的学习,两个学生又各负责另外两个学生的学习,以此类推,可以覆盖整个班级和年级……这样的学习组织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郑杰说,从合作学习领域来看,操作层面的研究确实不多。因此,让我们借用胡适的一句话来自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详见第613期、第633期)

    如何建立课堂规则

    真正的规则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中形成的。

    无论是在社会的大课堂,还是在学校的小课堂,规则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究竟该如何建立规则、完善规则?

    有调查显示,93.7%的小学生希望在制定课堂行为规则时考虑自己的意见,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制定规则过程中征求过他们的意见。这说明,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太多发言权。一些规则的制定忽视了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山东省安丘市辉渠镇温泉学校教师刘伟元尝试与学生合作制定了几项课堂学习规则:坐姿无须固定,发言不用举手,离座相对自由,展示面向全体,脱稿交流展示,小组机会均等,学生评价自主……

    规则是用来干什么的?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师任景业在《让规则成就课堂方与圆》一文中一语道破: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的规则有3个特点:第一,去个性化。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第二,去情境化。不能这个地方红灯停,换个地方遇到红灯就可以随便闯;第三,去时间化。无论问题何时何地在何人身上出现,规则都应当体现它的作用。

    于是,任景业所研究的分享式教学总体规则确定为: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无须举手,想说就说;可以下位,无须定座;事不遂愿,民主解决;共商班事,形成规则。

    当然,规则在实施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规则。

    《在使用规则中优化规则》一文中,河南省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教师孙江丽谈到了自己遇到的一些苦恼。两年前,她直接套用其他教师的做法,满腔热情地将班级改为“小组围坐”,然后制定“课堂分享歌”,以为万事俱备,静待美好的结果。可教室真正“热闹”起来,一不留神到处窃窃私语;小组讨论时热闹非凡,分享时却没有收获。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于是尝试改变。

    两年来,孙江丽适时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与学生一起制定规则,在班级目标中落实规则,家校合力推进规则,让原本不切实际的规则逐渐成为学生愿意遵守的规则,甚至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孙江丽感慨地说,课堂规则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反思这几年的实践,真正的规则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中形成的。孩子们逐渐将课堂规则内化为习惯,才能彰显出学习过程的丰富色彩。

    正如任景业所言,“我们希望通过建立规则、完善规则,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详见第641期-第645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