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周刊“发现美好课程”“课程图纸”“一线动态”三个栏目,以不同形式关注校本课程,这里精选的20个课程,涉及城市学校课程和乡村学校课程,有品有质,在一定层面反映了不同地域学校课程建设的关注点和面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实践课程

    七彩桥课程

    如何让乡村历史教育更接地气?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四中学开发“七彩桥课程”,突破学科壁垒,打通历史学科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乃至社团活动间的脉络。学校充分挖掘乡土课程资源,通过家校合作、统筹开发、综合实施、双向选择,将学校教育拓展到社会,将生活引进课堂。同时,学校搭建起覆盖乡村社会的教育网络,为乡村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菜单,培养有乡土情怀、守望意识、探究方法、传承能力的“四有”新人。

    (3月9日 第606期《历史中的“民俗味”》)

    “三点半”课程

    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天津市河西区恩德里小学的学生不按班级参加各种有趣的体验活动,这是学校开发设置的“快乐三点半”课程。

    学校作为越秀路街市民学校教学基地,邀请社区志愿者开设了腰鼓、太极拳项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河西区军休所老战士宣讲团也走进学校的“五爱讲堂”,开展专题讲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校大学生为学生开设舞龙舞狮、花样跳绳、趣味田径等项目,作为社会实践课的展示平台。

    (6月1日 第618期《快乐“三点半”课程》)

    家长微课程

    如何深度利用家长资源推动学校育人?山东省青岛市永安路小学全面构建艺韵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委会根据“项目整合+随机生成”两种课程开发方式,形成家长微课程体系。

    学校针对“艺韵课程”的“文学美、艺术美、生活美、科技美”4大课程板块,利用家长的自身特长及身边的优质资源,形成了“运动与健康、社会与生存、艺术与文化、科技与生活”等4大家长微课程系列。“运动与健康”通过亲子游戏、户外运动等主题课程,为学生开启健康人生;“社会与生存”通过安全同行、全球变暖等主题课程,提升学生的生存技能;“艺术与文化”分设艺术鉴赏、感恩父母等专题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科技与生活”分设童心看世园、面食烹饪等专场,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奥秘与生活的美好。

    (3月9日 第606期《建设家长微课程》)

    乡村游戏课程

    乡村学校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四川省绵阳市吴家小学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开发传统乡村游戏课程,并纳入少年宫“三苑一部”课程体系,从课时上给予保障:每周二、周四最后一节课和周六上午一个半小时的少年宫活动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乡村游戏课程,各项目有相应教师进行指导,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游戏视频、构建小组团队、活动效果评选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4月6日 第610期《开发孩子们喜欢的乡村游戏课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