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教育家型校长不是培训出来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莉莉在《文汇报》撰文指出 当前,人们一方面抱怨教育家缺失,另一方面又在缔造所谓教育家的“传奇”。特别是近10年,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被异化”。具体体现在:将工作的投入和无私的奉献当作教育家的标准,像推选劳动模范一样选拔教育家;教育家被当作一种称号、一种荣耀,让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盲目追逐;教育家常常集聚在升学率高的学校,他们垄断优质教育资源;“被教育家”的校长在“学区化”“集团化”中被赋予无限的责任与使命;教育家被简单理解为要著书立说,误导一些校长沉浸在杂乱无章的概念狂想中;力图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快速打造教育家,确立教育家地位。所有这些,都背离了教育家的真谛。
事实上,教育家型校长不是遴选的,不是缔造的,更不是培训出来的。教育家型校长是自我塑造的。他们的精神与人格,他们的思想与情怀,他们的实践与创新,感动并鼓舞着世人,赢得了社会公认。我们之所以如此敬重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家,是因为他们不是被政府“冠名的教育家”,也不是自我包装与宣讲出来的,而是在将自己融入教育事业中铸就的。
好学校应该这个样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在“搜狐教育”撰文强调 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触动人灵魂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人格教育、人性教育。要教学生做一个勇敢的人,不迷信书本,敢于挑战书本,甚至挑战教师,做一个积极向上、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要教学生向善,做一个好人。教育的根本就是立德树人,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人文的、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
首先,学校的课程应该具有高度选择性。教育应该为每个不同的孩子创造自由成长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其次,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应该是现代的。学校应该力求从以学科为中心向穿越学科边界发展,向跨学科学习转变。最后,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深度融合。过去1.0版的教育只为学生提供“升学通道”,2.0版的教育为学生提供“选择机会”,未来3.0版的教育应该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进行“私人定制”。对于学生的发展,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所以,学校应该激发和唤醒每个孩子的学习智慧,发现和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兴趣,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合他们的环境和土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