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同步推进“课堂革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积极回应社会“向职教要未来,向课堂要效率”的热切期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深化“三教”改革为重点,实施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课堂组织、课程思政、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六大改革,“六维”同步推进“课堂革命”,焕发了课堂活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精准对接职业岗位

    课程体系模块化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人才培养需求,聚焦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充分利用优质企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实施课程体系改革。贯彻职业工匠全生命周期培养理念,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有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软件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率先推进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具、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纳入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教的就是企业用的。同时,依据工作流程,微型化分解项目任务,颗粒化融合知识技能,以任务模块为基本单元对教学内容结构性重组,从而方便了教师团队分工协作、学生自主定制课程和课程内容动态更新。

    组建校企混编团队

    教学内容分工化

    转变课堂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引领、指导、组织、激励作用,打破一个班级一门课程一名教师的传统,组建各个专业校企混编教学团队,根据模块化课程内容,实施分工协作。教师“各取所长”,按“模块”分工“代课”,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如,软件技术专业群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学生探究式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强的企业教师负责实践操作示范,分工负责同一课程的不同项目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精准研判学情与课情

    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是江苏省对口援建西部地区高职校,具有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经济困难地区学生多的“三多”特征。学校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意愿及学习状态,动态分类、分层制定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内容、情境,有效安排教学时间、空间。将企业运行情境和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合理选用小组讨论、案例式、任务驱动式、虚拟仿真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效强化项目开发和创新能力。打破传统以一节课或两节连上等固定时长模式,探索实行长短课、大小课结合的灵活组课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如,在“三多”特征明显的智能交通专业群,依据项目化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对考核优秀学生,适当布置拓展任务,促进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学困生增加辅导次数,保障教学目标达成度。

    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课程思政全程化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利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与核心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校企联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一体化育人成效。如,在学校主持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将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全面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了19个课程思政教学标准,建成335条课程思政素材,推出19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遴选了1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精心打造优质资源

    教学手段信息化

    学校遵循“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开放融合”理念,建设了云课程教学中心等信息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学习生态系统。建成国家精品在线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2门和在线精品课程17门,建成10个专业群资源库,全校700多门课程均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个国家专业资源库和1个校级专业群资源库、8门在线精品课程和1个虚拟仿真特色精品库已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学技能,线下训技能”的“互联网+”混合式和基于“资源库+流程”再造等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课程学习插上了信息化“隐形羽翼”。

    三级循环管控

    教学评价多元化

    学校破除传统“一考定成绩、一尺量到底”的考核方式,建立了实时性、动态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实施“一项目一考核”,将独立计分与学分银行相结合,学生可利用信息化考核资源自主测评学习情况查找知识漏洞,可对标学习达成度多轮次考核,语言不过关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则可采用增值评价,从而激励其顺利完成学习。学校组建了第三方教学评价团队,实施人才培养方案、阶段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评价,实现了教学反馈与改进的三级循环管控机制。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院长 张有东 副院长 盛定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