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促转型 产学研合作强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其本质在于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用人单位建立深厚长效的合作关系,以市场为导向,共同参与到高等教育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大众的过程之中。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国家和地方形势发展要求的必经之路。

    安顺学院坐落在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的安顺市。安顺市文化底蕴深厚,风景名胜众多,是国家较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安顺旅游是贵州旅游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安顺学院在国家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结合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不断探索学校产学研教学实践的有效路径。

    对接地方发展需求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对标国家战略、省之大计、地域特色,注重建设和培育强大区域发展所需要的特色优势学科。在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将“奋力推进旅游大提质”作为贵州省今后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要打造“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安顺学院抢抓机遇,结合重点学科“旅游管理”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做大做特优势专业,充分发挥好高校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

    为贯彻落实《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提出的“支持贵州围绕发展急需探索设立大数据类、工业类、文化和旅游类高校”指导意见精神,学校抢抓机遇正在积极转型为文化旅游类学院,更好地满足区域发展需求,学校不断巩固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成功开设了国际导游人才实验班,将材料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特殊教育、旅游管理、农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环境工程九个专业打造成为省级一流专业。其中特殊教育、旅游管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等学科专业在服务区域战略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整合利用多方资源

    搭建平台落实产教融合

    产学研教育是学校、地方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之间共同合作实现的,学校在多方联合、资源整合中处于重要地位。围绕贵州区域发展需求,依托黄果树、龙宫及屯堡文化旅游景区等国家风景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学校加强整合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等多方资源,不断取得新突破,搭建了一系列促进产教融合的好平台、新平台,为学校做好产学研实践教育提供了基础支撑。

    围绕产学研教育的需求,学校成立了“贵州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智库平台。加强与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顺市农科院等单位合作办学,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学科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产学研教育落地执行。学校还结合实际,进一步凝练平台特色,依托学校的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所、蜡染艺术研究院等机构,大力打造传承地方文化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文化艺术、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在文旅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上探索新路。

    强化学校“学”“研”功能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转化

    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主战场,尤其是和地方共同成长起来的高校,往往在这个区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学”“研”地位。作为地方高校,安顺学院牢记教书育人、服务地方的重要使命,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内涵,从学校基础设施、实验设备、馆藏文献、师资水平等软硬件出发,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实力。

    在此基础上,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实用性和理论性研究,不断在与地方发展相关的文旅融合、大数据产业、乡村振兴、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发明专利上取得新突破。借助不断强大的“学”“研”实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做好产学研一体化教育。目前已在农业种植、食品开发制作、文旅开发等产业上取得了较大的标志性成果。这为打通“以学促研,以研助产,以产带学”的产学研教育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使得产学研教育在区域发展中开花结果,取得成效。

    办学80余年来,安顺学院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他们大多工作在基层一线,为安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在文旅深度融合的东风下,秉承“安道乐学、顺理笃行”的校训精神,扎根安顺,立足贵州,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致力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地方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石恪 彭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