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持续提升初中教育满意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已一年多时间,“双减”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校内外教育政策的双线改革下,人们对义务教育的认识和期待出现转向。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文化课的学业要求明显提升,同时面临中考的竞争,因此与小学教育存在明显不同。为了解当下人民群众心中满意的教育的样态,以更好地探索建构“双减”政策下,初中教育如何找到平衡的教育生态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我们调研了北京、江苏、浙江、四川四个行政区划8个市初中各年级家长对“双减”政策的反馈,回收有效问卷53262份,同时对43名家长和10余名在职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双减”实施得到积极反馈。

    “双减”政策作为本次研究的重要背景,是人民群众教育观念的形成环境与影响因素。人民群众对“双减”政策的态度反馈,直接反映了“双减”政策对教育观念的推动方向。

    大多数家长认为,目前“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达到或超出了心中预期值,促进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双减”政策实施的反馈以积极态度为主,教育改革基本满足家长需求。

    “双减”政策颁布初期,受访家长在初次接触“双减”政策时,对孩子未来教育存在焦虑感,但随着政策不断落实,具体措施不断完善等,焦虑感不断消解。后期调研中,家长的焦虑感有明显改善。

    “双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

    根据大家对“双减”政策的反应,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双减”政策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正向积极作用。 

    “双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双减”政策将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等作为工作目标。“双减”政策并非一味地让孩子更加轻松、减轻孩子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精力负担,减少了非必要的耗能,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学生休息权利,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在,即使学生在校时间缩短,但在分层布置练习、精细量化作业内容等科学化的教学安排下,往年的教学任务安排仍能达标完成,家长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如今,文化成绩仍是衡量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学校教育让学生成绩获得切实保障,成为家长心中的一颗“安心丸”。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的教学安排成为学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辅导机构的市场潮流受到政策遏制。学校“主阵地”身份不断凸显,家长的教育责任开始回归,明显感受到自己与孩子的感情更加紧密,对教育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进而形成了更科学的教育观念。

    “双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教育的初衷不仅是学生文化素养水平的提升、性格的完善、自身能力的提升,更不可忽视育人的内核。课外辅导机构的减少与过量作业的削减,使更多的时间重新回到孩子手中。因此,孩子自身是否具有较高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成为焦点。时间分配能力是自我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双减”政策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政策实施以来,学校引导学生自我合理安排规划、家长参与日常计划安排等措施都有明显提升,学生明显感受到自我的参与,计划安排更具多样性,如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对学习任务安排的自我补充渠道变多,不同能力段的学生学习提升计划不再仅仅是“校外辅导”等。

    初中教育是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桥梁,是完善自身能力的重要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利于未来适应更高强度的学习环境。13至15岁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培养需要正确合理的教育引导,对时间平衡的把控能有效发掘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双减”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在“双减”政策推进下,学校艺体类课程“被占课”的现象发生率大大减少,更多学校选择在课业整理等时间开设多样化社团课程,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学校和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文化学科上,素质新教育统一“应试”与“育人”的呼吁也不断增强。初中阶段文化知识含量相较小学教育容量增长,不同于过去的模板化应试教学,多样的课堂教育和灵动的考查模式逐渐成为初中文化课的新兴教育形式。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设计知识与生活的融合试题,回归学科教育底层逻辑。积极探索以“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为理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与学生身心成长相匹配、与教育实践相匹配的教育评价观,是迎合“双减”政策满分教育的新标准。

    初中教育要找准未来发力点。

    “双减”政策后续教育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多元主体,需要初中教育在未来改革和发展中再发力。

    在平衡“普教”与“职教”方面仍需发力。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平衡发展成为当下发力点。“双减”政策要真正打破“唯分数”“唯升学”的认知藩篱,纠正“内卷”“内耗”的不良倾向,引导学生、家长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成长路径。社会应当以配套政策为保障,破除轻视职业教育的鄙陋观念,明确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背景的政策体系,提高技术人员工资、地位,增加多元的上升渠道,保证职业教育办学投入,进行正确的观念引导。学校应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着力实现工校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塑造科学理性的教育观,使应用型人才获得真正广阔的成长天地。

    初中教育同样须重视地区间的平衡共进。从“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来看,经济、教育水平发达的地区“双减”政策落实程度更高,群众对教育的衡量指标更多元化。因此,教育发展仍需统筹全局,实施全域优质教育发展战略,平衡不同地区和学校的优质师资与硬件设施;健全教师待遇保障体制机制与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保证教师职业吸引力,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让“好老师”扎根在每一所学校,努力缩小各地域教育差距,积极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

    (执笔人:汤文靖。调研组成员包括汤文靖、王泽、尹梦涵、李成思、欧阳静雯、黄心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