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百年契机 创新思政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建立健全人格的持续性教育,对学生不同人生阶段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充实思政教育内容,确保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构建起完善的新时期思政教育体系。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坚持党史党章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思政育人质效等为出发点和着力点,达成良好思政育人目标。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党的百年历史经验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路径探究(编号:2022SZ0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充实思政教育内容

坚持党史党章学习

    党史知识是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对党史的学习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奋斗历程、培养爱党爱国的忠实情感,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党性修养,引导学生建立起健康人格发展的标尺与方向,有助于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与宗旨。首先,在日常思政课堂教学中着重增加党史知识比重,充实学生党史知识储备,将思政教育与建党百年辉煌成就相结合,推动思政教育时代化发展进程。如学院要求教师党员、支部书记以“铭记百年党史,砥砺奋进再前行”为题讲党课,引发学生思考。其次,将思政教育经典内容与时代大事件相衔接,提升思政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程度,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感悟、践行思政教育理念与要求,切实将自身成长与时代发展相衔接。例如将抗疫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等作为思政教育素材,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强化党员学生和学生干部的党性修养与责任意识,促进其践行使命,积极承担责任义务,起到现实教育的良好效果。再其次,学院要求教师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纪念活动,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学生追忆党的光荣历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开展立体生动的全媒体传播,并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革命英烈事迹,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

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思政课程模式有助于学生领会思政教育精神内涵,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因此,学院积极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强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实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首先,学院培养青年教师,历练新入职教师,一以贯之地重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如学院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及“壮美广西”系列思政课示范课堂活动,聘请校外专家、教学能手进行集体研讨、反复研磨,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营造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其次,学院搭建交流平台,不断开阔师生视野,认真学习借鉴其他院校先进经验,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再其次,学院定期举办教学沙龙活动,探讨创新思政教育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享和交流鲜活案例、深切感悟,使思政学习深入学生内心。如学院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与课程思政工作”教学沙龙,优秀教师代表结合实际工作,围绕主题深入交流与分享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工作中,提出思政教育必须创新表达方式,实现生动融入。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强化思政育人质效

    学院坚持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党史知识、践行理想信念。一方面,学院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在讲解员的讲解中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回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屏蔽外界不实言论的干扰。如学院组织师生赴南宁博物馆参观“1929南宁兵变展”,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组织师生前往革命老区百色市、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南宁孔庙参观考察,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另一方面,学院借助第二课堂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如学院在明秀校区、相思湖校区图书馆举办“青春同行·红色经典每周读”活动,通过教师讲、学生谈、大家议、教师评四个环节,结合生动案例为学生答疑解惑,号召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韩美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