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神应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特殊资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精神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在共同的情感、认知和意志中体现出来的共同氛围、行为以及价值观,是学校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学校精神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的价值。对此,校长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的资源,要把学校精神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特殊资源。

    相对于学校显性的物质资源而言,学校精神就是隐性的。学校精神的凝练既要挖掘学校发展中的历史资源,又要对学校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与反思。也就是说,既要对学校过去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梳理,又要对学校现在正在做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进行归纳,这就需要对学校办学事实进行叙述。

    苏州第十中学在学校精神凝练的过程中,以百年校庆为契机,为了追寻学校发展的踪迹,遍访各地校友与学校董事,从名人那里找到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重大事件以及他们的难忘经历,从而也就找到了学校发展的文化之根基。这些犹如散落在学校文化根基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穿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学校发展厚重的文化积淀。苏州第十中学在对学校办学历史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了挖掘与解读,凝练出了学校的五种精神:爱国精神、尚德精神、自强精神、兼容精神和敬业精神。

    学校精神的凝练是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注重创新、引领未来的过程。仅仅有对事实的挖掘与解读还不够,还要从学校未来发展的视角来聚焦与扬弃学校具有象征性的事件、人物、行为以及现象。这样,凝练出来的学校精神不但是在一个个口号、一个个概念上的超越,而且是对一项项教育政策、一种种教育模式的超越。

    首先,要对学校过去重大的事件进行梳理、整合,看看哪些故事出现的频率最高,要统计哪些话语使用的次数最多,在这之后,要对这些故事或话语中所反映出来的事件、现象进行探析,并对它们所蕴含的教育教学意义进行考察,进而找出支撑这些意义的价值观念系统,并对价值观念系统做必要的检验。其次,对学校现在流行的故事进行梳理、整合。在学校鼓励学校师生员工讲述他们所熟悉的学校流行故事后,学校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出重复率最高的故事,并将它们整合为一系列的或一个完整的学校故事集。经过这些步骤之后,就可以凝练学校精神了,这时需要做的就是将学校过去重大的事件与现在流行的故事进行整合研究,从中凝练出使用率最高的能够代表学校精神的词汇。

    上海市格致中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格物致知”精神进行了聚焦与反思,在反复强调要保持“理科见长”特色的基础上,又适时地提出了文理和谐发展,使得学校精神的凝练更具时代特色,遵循的是在以“爱国”“科学”为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地赋予“格物致知”以时代的最新含义。

    学校精神作为一种资源,它还具有共享性。有的学校领导一谈起学校精神就振振有词,但教师的行动却大相径庭;有的学校领导虽然征求教师的意见,但在决策上还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思路走。这样的学校精神就不能做到共享,是从学校领导的脑袋之中拍出来的,也就变成了强加给学校以及学校师生的东西,也就不能成为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学校人成长的精神力量。学校精神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为此,要营造出良好的组织环境氛围,让学校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这就需要思想的相互交换。要使学校精神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意志与行为,就必须强调学校精神的共享性。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把学校共同愿景的实现归结为“做”的学问。在对学校现在流行的故事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凝练出“永远向上、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常青藤精神。他们认为,“做”是判断与选择,它挑战校长的文化判断力和选择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做”是执行,它挑战教师团队的文化执行力,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做”还是反思,没有反思的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自新。正是将学校共同愿景的实现归结为“做”的学问,常青藤实验中学探究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新路径,这就是要在学校环境、学校活动、学校仪式、学校课程、学校评价中建设学校文化。挖掘学校共同愿景中的精神因素就是要在“做”的过程中去找寻学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念所在。

    另外,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取决于学校精神的践行。发展教师、提升教师就是要以教师的需要为基础,把教师的价值追求凝聚起来,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念。发展教师、提升教师就是要呼唤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体现在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忠诚上,体现在自觉遵守教师的专业道德与行为准则上,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上。发展教师、提升教师就是要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精神的构建。发展教师、提升教师还要呼唤教师的观念转变与知识更新,为教师提供创造的智慧,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智慧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巨大精神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系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教育评价研究与数据中心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