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园品牌建设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以来,广西财经学院积极响应,将中华经典诵读作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推选展示”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取得了文化育人的良好效果,为构建高校中华经典诵读的实施路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目标解构

    基于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目标导向,既满足学生的社会性、通识性学习需求,又服务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国家战略。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竞赛展示等实践活动,挖掘和阐释中华经典文化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学生走近中华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中华思想观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同时,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展示学生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使广大师生在经典诵读与回味中,濡染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髓,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

    实践路径

    (一)育人路径创新

    学校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读工作,大力支持中华经典诵读的开展,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中华经典诵读的教师培训、学生培养和竞赛开展。通过培训扩充了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严把中华经典诵读的选材关,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张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学生。

    (二)育人载体创新

    学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引领学生学习中华经典文化。通过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辅导员工作室、成立“文传四海”“殊归华韵”等校级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汉服晨读”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竞赛及展示系列活动”,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实现教育与活动的有效融合。学校依托校友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形成中华经典诵读“第三课堂”,保证中华经典诵读实践教学长期开展,引导广大学子立心力行,在实践中切实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育人机制创新

    学校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全过程、全方位分析研判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成效,总结实施经验,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重点关注影响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充分采纳行业专家、任课教师和一线学生等主体的反馈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提出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措施,及时整改。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督促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有效推进整改工作落地,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持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作高质量发展。

    经验成效

    (一)形成文化育人特色品牌

    学校坚持以精品为导向,牢牢把握文化育人的宗旨,在中华经典诵读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专业优势和校园文化团体优势,合力打造有特色、有品位,能够培养师生文化认同感的品牌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华文学作品演示会”、“清风行 廉你我”大学生廉洁文化晚会,文化育人广泛深入,特色鲜明,形成了以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二)构建“三个课堂”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遵循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品质发展与和谐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三个课堂”有效融合,相互配合,教学相长,抢抓学生德育教学关键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经过长期建设,中华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学习成果检验的思想阵地和实践平台。

    (三)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学校坚持以中华经典诵读为载体,通过提升教师政治品格,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融入“四史”教育,改进家国情怀教育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创新家国情怀培育方法;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营造家国情怀培育的校园氛围。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学校坚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大力推动优良家风传承,形成了涵养和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良好局面。

    (曲升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环球快报     下一篇:为博取流量消遣孩子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