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校门高校师生要做好准备
继北大、清华宣布恢复校友入校权限之后,近日全国又有多所高校宣布,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和校园实际,开放校友出入校权限。另外,还有一些高校也明确因需入校的家长和其他校外人员,也可以经审批后入校。
新学期开学在即,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留意到这些信息、读懂信息背后的含义,进而理解其中的一些重要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建设和思想准备,是未来一个阶段把握形势变化、持续发展进步的关键。
要克服惰性,在常态化线下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教学相长。过去三年,有相当一批高校经历了校园封闭管理、准封闭管理和相应的长时期线上教学。客观来说,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有其值得称道和总结经验之处。但师生之间长期缺乏线下面对面的有效沟通交流,也会在相当程度上滋生和助长双方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惰性。比如,线上考试相较于线下考试、录播授课相较于现场问答,在公平、效率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容易形成某种不正确的、秘而不宣的“下有对策”。在新学期,教师需要从业已熟悉的线上环境重归于真实的课堂场景、重拾自己借以站稳讲台的教学技艺,学生也必须尽快适应奔波于多个校区、没有视频回看因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线下学习和规律作息。
要走出校门,到广阔的社会调查与实践探索中去充实人生。在过去三年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实施了严格的校门管理,客观上也对校内外的人员往来和交流设置了一些门槛。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校门打开之后,还须经常提醒自己,跳出过去几年受客观条件限制而逐渐习惯了的学习和研究模式,走出校门,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一线、社区基层中去实践、去学习。学者之间的互访和研讨,不同学校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同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生社团活动之间的联络互动,也应当尽快恢复起来。充分的朋辈交往、学术交流,也有助于化解特殊时期累积而成的“焦虑”“社恐”等消极情绪。
要打破藩篱,在大学与社会间的紧密融合中创造更大价值。实际上,打破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区隔,促进大学校区、居民社区、企业和科创园区之间的深度融合,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前些年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和著名高校自觉推进的政策导向。随着特殊时期的过去,大学的对外合作交流应当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大学要完整地践行其五大功能,就必须广泛开展教育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交流,充分激活校友资源,深入拓展产学研一体化,寻找和扩大学生就业市场空间,服务于不断升级的社会发展要求。敞开校门办大学,就是要在开展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