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亮丽底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2-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既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富有表现为个体自信自强、社会活力充盈。“精神富有”这个词,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及“私有财产及其富有和贫困”这一问题时提出来的。他认为富有和贫困,可以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即物质富有和物质贫困、精神富有和精神贫困。

    精神富有分为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精神富有的个体,有觉悟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学识多见识广、人格伟岸品德高尚,这样的人自信自强,充满着精神力量。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和英雄儿女,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刑场上高昂头颅从容就义、视死如归,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靠的是觉悟和信仰。精神富有的社会,人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向善的道德境界、良好的社会心态,“四个自信”坚定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国家民族高度团结,社会关系高度和谐,构筑起共有精神家园,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凝聚起强大力量,社会活力充盈。个体精神富有与社会精神富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个体人人精神富有必然是社会精神富有,社会精神富有促进个体精神富有。

    精神富有是相对于物质富足而言的。“富足”与“富裕”是有区别的,物质富裕相对于物质匮乏,指的是财富比别人多得多,讲的是量;物质富足不仅讲量很多(富),更在于够用(足),有精神层面的内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谈及社会财富很丰富的时候,也是使用“富足”一词。他说,在实现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之后,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使用“物质富足”这个词,遵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原意。

    精神富有是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和必然结果。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等精神内容是人们日常的微观具体需求,其中的价值观尤其是信仰,是人们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精神富有的对立面是精神贫困。当前,人们精神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贫困”问题,如一些人精神家园荒芜,“躺平”“佛系”等丧文化侵蚀青少年价值观,消磨奋斗意志;诋毁英烈、歪曲历史等言行不时出现,反映出部分人精神上不够自信自强;等等。这些问题与精神富有相悖,阻碍精神文明进步。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为吃饭而忙碌。马克思曾有感而发:“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从吃得饱、穿得暖的物质需求,转向对精神富有的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精神富有”的概念,并且将其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的高度,作出了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这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让人民享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精神富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是一种美好制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崇高信仰。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有精神追求和历史主动的政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随时面临生死考验,多少人满门英烈而初心不改,支撑他们视死如归、革命到底的是坚定理想信念;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披星戴月、战天斗地,“不待扬鞭自奋蹄”,支撑他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依然是理想信念。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理想信念,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大批共产党人和英雄模范,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为民族复兴建功立业,这就是精神富有。

    中国式现代化要更加重视精神富有。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物质富足为精神富有提供物质基础和持久动力。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离开物质富足的精神富有不可持续,而在物质富足之后人们会更加重视精神富有,产生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精神富有为物质富足提供价值引领和发展导向,精神富有也会转化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动力和智慧。

    同时,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在物质不够富足的时候,精神富有显得尤为可贵。精神富有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物质贫乏的缺口,例如延安时期物质相对贫乏,但人们精神很充实很富有,延安成为全国青年向往的圣地,这反映出精神富有的相对独立性和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意识相对独立性意味着并不是物质富足了,精神自然就富有了。往往物质发展了,在一定时期内精神却可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所以要强调物质共同富裕、精神共同富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只有物质和精神都现代化,才是我们追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所以在物质现代化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精神富有,不能让精神掉队。

    (作者系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江师范学院分中心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