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江桃李迎春放 生态教育绽生机
厦门古时是白鹭栖息之地,故别称鹭岛。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位于鹭岛中心,创始于1950年,至今已有7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以“激发生命潜能,润泽多彩人生”为宗旨,长期秉持科研兴校、品质立校、特色靓校、和谐护校的发展思路,实施生态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兴趣广泛、知书达理、开放包容、能思善辩的阳光少年。
以自然为师
营造生态校园文化
生态教育旨在尊重儿童思想、发展规律和个性化差异,开发并激活儿童的生命潜能,引领儿童发展。因此,生态教育主张以自然为师,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张扬个性,把自然之道融入教育教学和师生成长过程,通过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绽放自我,获得自主、自由的发展,进而演绎生命之美。
江头中心小学遵循这一教育原则,对学校实施生态管理,构建生态校园环境和生态教育场域,专注于书香文化建设。学校修建了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场,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利用楼梯入口、楼梯一角、廓道一角等空间,打造开放式书吧,营造生态书吧文化,让学生时时都能看见图书、阅读图书,与书交友、与书为伴,培养阅读兴趣,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学校还为师生提供各种生态资源,让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名学生都拥有适宜其成长发展的空间。
在创设民主和谐的生态文化的同时,学校引入了生态德育的理念,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通过道德的生活方式,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融,打造出独具学校特色的生态德育体系,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生命,包容差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在培育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重特色发展
构建生态校本课程
江头中心小学把生态思维运用到教学领域,用生态学思想构建学校课程。学校把课程视作生态系统,在开足开齐各级各类课程的同时,把生态理念引入教学过程,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统整教材,拓宽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达到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目的。
首先,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规划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通过整合融通、链接生活、结合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体验。学校从“整体”和“生态”的视角审视课程,把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作为整体构建,关注单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单元模块建立起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同时,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紧扣学生实际生活,利用正向迁移,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其次,学校立足于特色发展和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开展以生态导向为主的课程实践,整合和运用各级各类资源,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开发了艺术素养、体育健康、科技创新、人文素养四大类生态校本课程,包括油画、水墨画、曲艺表演、书法、围棋、国际象棋、篮球、足球、武术、田径、航模、编程、小主持人、小记者、阅读、写作等26门社团课程,并把社团课程排进学校的课程表。
学校尤其重视体育健康教育,以课程生态发展为核心,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开发了以排球、散打等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编写了排球、散打等校本教材,使排球和散打成为学校特色。
学校加强排球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排球文化氛围,在通往球馆的道路沿途利用图片、文字等宣传排球发展史,介绍学生喜爱的排球明星和排球运动掠影等;向家长宣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的意义和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排球训练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开发不同的排球训练内容,聘请专业教练教学;组建女子排球运动队,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排球比赛等。
在市体育运动学校和区少年体校的支持下,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设散打课程,近百名散打社团的学生在全国和省市散打锦标赛、市运会等比赛中获奖,学校被授予“厦门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校”“厦门市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称号,向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了多名优秀散打队员,其中运动员吴馨悦两次在全国散打比赛中获得冠军。
体育健康校本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养成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进取精神,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自信,推动了学校生态课程的发展。
此外,舞蹈、航模、绘画、小主持人等课程,也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魅力纷呈,不仅落实了“双减”政策,还充分践行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的教育使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建筑模型社团有近百名成员在全国及省市级赛事中荣获大奖。
针对校本课程,学校建立起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通过教师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社会评价等形式,不断促进课程的优化和完善。
以学生为本
创设生态课堂教学
江头中心小学遵循生态教育理论,结合学科课堂实践,构建生态课堂,使课堂教学从单一认知领域转向完全生命全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勤于思考、善于理解、积极表达,发展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成长为思维活跃、见解独立的才智儿童。
为此,学校以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立项的开放课题“小学生态课堂的建构与实践研究”为抓手,引领各学科展开生态课堂教学研究。
各学科根据生态课堂理念,进行学科探讨,不断完善具有学科特色的生态课堂模式,例如,语文学科践行“备教学评一体”的校本教研,数学学科实施“学为中心,多维互动”的校本教研;学校持续举办多场专题研讨和教学开放周活动,展现生态课堂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逐渐构建起生态课堂基本流程,使各学科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成效。
在校本教研中,为打破备课组和教研组的研讨壁垒,充分发挥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学校成立了草根名师工作室,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学科教师领衔,招募选聘骨干教师和成长型青年教师参与,共同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提升研究效能;各教研组形成专题研究,各备课组确立小微课题,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科能力,建构生态课堂”专题和分解的小微课题进行教学研讨,践行生态课堂。
学校在研课基础上,形成了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同课同构、反思提炼的创新课程教研流程,总结出良好的课堂教学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新班级或新学年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改进使用。
学校还探究生态课堂的教与评,鼓励教师进行课题拓展。如今,学校已有7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8个区级课题顺利结题,多项课题获得省级和区级课题立项。
生态课堂立足于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在保护学生自然天性的同时,以尊重师生的生命价值为前提,以理解、信任、自然、和谐的润泽课堂环境为平台,以促进师生个性协调发展为方向,以追求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为目标,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需要,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理性智慧,守护学生的成长,使学生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与学习的主体。
在生态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课堂状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和创造;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生成,促使课堂教学在不断生成中螺旋式向前推进;在生态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和谐共生,师生在课堂中共同获得归属感,学生的成长水到渠成。
生态课堂提倡“读思达”,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表达进行学习。阅读、思考、表达是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学生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深加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创设交流途径,促进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生态课堂还重视练习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新知前、学习新知中、学习新知后的练习,达到对课堂知识和能力的巩固与强化,进而检阅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向,改进教学方法,既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学校对生态课堂实施多元化评价,制定生态课堂教学评价表,包括从课堂观察、教师口头评价、随堂(校本)作业、单元练习、校本监测、期末监测等角度,观察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建立科学、高效的生态课堂评价机制;推进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评价;以激励性的正向评价方式为主,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学生学习自信的良性循环,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
倡活动育人
培养灵动阳光学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