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拓展乡村振兴教育赛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在这场伟大工程建设中,教育扶贫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通过教育扶贫,长期困扰边疆地区的一系列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作为民生工程基础性配置的作用更加突出和彰显。

    雄关漫道,征程远迢。党的二十大着眼未来、统揽全局,将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巩固和衔接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摆放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上升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教育扶贫为云南丽江全域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实现更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方向的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丽江教育部门和学校持续提升教育吸引力,形成了教育改变命运的浓厚社会氛围。“控辍保学”,一个也不能少。丽江将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各地教育工作者、扶贫干部跋山涉水、想方设法,走进千家万户,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在教育扶贫政策推动下,丽江有序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推普脱贫、营养改善计划等重点任务,义务教育普及全面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学生资助体系日益完善,民族教育发展提质增效,职业教育稳步提升。

    外引内联拓展教育资源。丽江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和团队合作文化,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永胜县引进四川师大附中安宁中学校长和全国各地优秀教师12人;宁蒗县积极打造“海安合作”内引外联开放式办学模式。“社会帮扶”,汇聚教育扶贫合力。丽江聚合资源齐发力,积极协调争取帮扶项目和资助基金,教育基础和条件不断改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平台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师资不足、开不齐国家课程、课程资源有限、教学吸引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互联网+”教育、线上交流学习、网络课堂、同课异构、常态化交流均已实现。“东西协作”,职业教育扶贫显成效。自2013年开始,教育部协调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结对帮扶丽江市。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将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重点,定向招收丽江贫困学生到东部地区免费学习,为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困难生补助、入学资助、交通补助等,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017年以来,13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学习并就业,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借助外力形成发展势能。高水平师范院校帮扶,提升基础教育“造血”能力。2020年11月,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四校“组团式”对口支援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年来,四校对丽师的专升本工作、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倾心帮扶,遴选83名优秀教师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授课,骨干教师成长加速、师范专业提质增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学校发展跑出“加速度”。与此同时,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牵头组团,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共同组成第二组团,采用“1+M+N”的模式实施帮扶。“组团式”结对帮扶,推动教育全方位发展。2022年8月,上海市教育人才开展“组团式”帮扶,组织校长和管理团队赴宁蒗县带教指导,帮助建好宁蒗二中和宁蒗县职业高中。在结对帮扶中,双方互帮互学互促,提升当地校长的办学治校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县中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2022年11月,云南省实施“校地结对帮扶”行动,促进省内学校间帮扶,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学科等优势,推动校地互利共赢,在教师培训、干部培训、网络教育、实习实践、文化旅游、合作办学等方面建立良好互动交流机制,共同推进乡村建设发展。

    丽江教育的“内生之变”。丽江坚持外部帮扶与自我内生能力增强相结合,在外力的帮助下,从完全依靠外来专家到部分自主、到完全自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丽江市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丽江市教育人才工程》等政策。同时,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困难,不回避矛盾,从改革体制和完善机制入手,锐意进取,大胆创新。2022年10月,丽江市公开选聘市一中校长,迈出了改革的坚实一步。以丽江市一中公选校长为新起点,丽江教育系统将逐步推进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中小学去行政化、教师聘任上岗等改革,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回归教学本体,盘活存量资源,激活办学活力,激发教育内生动力。发展典型经验,弘扬优良传统。通过学习先进,查找差距,制定科学可行的目标,务求见到实效,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整体教育治理能力,推动丽江教育稳中求进、稳步发展。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