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育人连心桥 唱响学习协奏曲
“我设计的花园里有观赏区、休息区、种植区和娱乐区,在这个花园里你可以种植植物和荡秋千。”通过测量场地、设计画图,深圳市光明区马田小学四(4)班学生俞思帆向学校提交了一份《奇幻花园》设计图。
这只是马田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提交的近200份花园设计草图之一。学校与马田街道办事处、马山头社区合作,共建共管花园,街道办花园建设项目由马田小学学生参与丈量和设计。学校组织美术、数学等教师,开发花园设计课程,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目前陪伴花园已正式开放,寒假期间由社区管理,对社区居民开放。春季开学后将由科创教师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开展植物科普教育和植物探究活动。”马田小学校长蔡晓珊说。
为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光明区一方面加快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打造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学校“三校一体”全民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着力健全区级、街道、社区管理体系,构建学校、社区联动机制,建成结构合理、内涵丰富、开放共享、服务完善的社区教育新体系。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抓手,‘三校一体’的目的,在于架起一座学校、家庭和社区间的连心桥。”光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汉波介绍,社区学校成为集婴幼儿教育、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服务中心。
光明区以薯田埔社区、塘家社区、长圳社区、新羌社区4个社区为试点,选派辖区学校副校长或副园长到社区学校担任兼职副校长,共同探索社区教育的新经验。选派的兼职副校长针对结对社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社区教育方案。目前,光明区已完成31所公办学校与31个社区学校结对共建。
“以前社区与学校更多是各做各的,没有打通互动交流的渠道。学校与薯田埔社区结对后,共同制定社区教育方案,组织策划科创等活动。”马田小学副校长谢秀君说,学校发挥师资、课程等方面的优势,与社区学校共建家长成长课程培训体系、家长沙龙交流分享体系、家庭个性化指导咨询体系。与此同时,社区向学校开放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社区学校依托“民生微实事”项目,将书法、篮球项目放在学校举办。
光明区还充分发挥光明科学城的优势定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幼儿园)等资源向社区学校延伸。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地处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学校与新羌社区结对,牵头设置了家庭教育等七大类别课程。其中,科普教育类课程邀请中山大学、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相关专家,协助开展航空航天知识科普等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学习,光明区还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将社区教育“搬”到线上。2022年5月,光明区上线“乐学光明”社区教育平台,设有婴幼儿教育篇、家庭教育篇、成人教育篇等五大资源板块,上传600余个线上学习视频(课件),同时紧抓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重点打造家庭教育系列讲堂,开发“家庭教育必修课”“母亲课堂”等课程。
“通过光明区组织的培训,我正式成为‘乐学光明’社区教育讲师团的成员。”在“乐学光明”学习平台上,马田小学语文教师刘琴为区内广大家长带来一节家庭教育必修课——“合理期待,不对儿童提过高要求”。
近年来,光明区充分利用辖区人才聚集优势,建立“乐学光明”社区教育师资库,由“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骨干教师”组成。该师资库已招募讲师100多人,居民可随时随地跟名师学习、交流。《打造“乐学光明”社区教育品牌,助力百万“新市民”融入科学城》获评2022年深圳市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案例一等奖。
“接下来,光明区将继续创建社区学校,将社区学校持续向辖区内高校、研究院延伸,努力实现社区学校全面开花,逐步形成‘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区多品牌’的社区教育新局面,让社区居民处处可学、时时能学。”黄汉波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