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思政 探索大学英语差异化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教育学生守心身正,课程思政在其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是助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民族地区对外交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各个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不断探索差异化教学,在教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因材施教
开展差异化教学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院发现,由于地域的差异,部分民族地区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观念性不强,学校和家庭的教学设备、学习时间和经费投入相对有限,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起步晚、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制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另一重大因素是,不同语境条件下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认知规律、语言转码、接受能力等方面能力皆有影响,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复杂性。针对这一现象,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二部从2020级开设了大学英语(零基础)教学班,采用《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和第二册教材,借助零基础英语教学班实现因材施教,落实差异化教学,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院深刻认识到,环境中文化观念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而这些个体差异直接影响语言学习效果。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模式、相同的教学进度、相同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个体差异明显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因材施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开展差异化教学,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可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设计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端正学生英语学习目的,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时受到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双重影响,在英语的听说能力方面会受到一定影响。学院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选取更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听力教材,突出地域性和趣味性,充分契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需求,既贴近他们的社会生活和经历,也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学院着力增加教材中语言文化对比分析方面的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消除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培养文化适应能力。
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敲门砖,学院统计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词汇量普遍低于普通大学生应具备的英语词汇基本量。为了帮助学生攻克“三言语境”关,学院多途径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词汇量,从词缀、音节的拼写和发音的认识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组织不同类型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多措并举帮助学生持续有效提高英语水平。
研究引领
全面掌握英语学习情况
学院以研究为引领,深入调研各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精准把脉、有的放矢,以研究为基础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学院组织教师阅读相关文献,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及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的方式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学院根据问卷数据的整理和访谈内容,分析与总结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课堂参与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出少数民族学生课堂参与的真实情况,准确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学院提出了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相关改革措施,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弱点和实际需要设置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结合实际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所需。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料数据库等渠道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大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文献,经过对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调查报告等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对有关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制定符合校情的改革方案。
学院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课堂参与情况和英语学习影响因素等内容,通过翔实数据客观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参与的现状及问题。学院还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访谈调查,提前编制访谈提纲和英语水平测试,通过访谈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为开展差异化教学探索奠定了扎实基础。
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
学院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具备的毅力、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助力实现“三全育人”目标。专业教师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阶段及认知能力,有意识、分层次进行递进式的英语训练,并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
在积极建设课程思政的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民族文化相关内容融入教学,组织带领学生分组开展专业学习,通过提炼问题、收集资料、研究分析等不同环节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语境问题,学院大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多语转换能力,构建“多模态教法”,探索经典教材和视听说相结合的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新模式。学院选择具有语言转换特点的经典教材,在教学中引入丰富的课内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字化网络辅助教程、翻转课堂、微课堂、慕课平台、APP学习软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延伸传统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为重点,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陈熙 陈雪 李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