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高职间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为学习者构建连续一致的发展通道,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破解,其中之一是要构建中高职之间“相互欣赏、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的构建,既涉及到国家层面的体系架构,更涉及到具体学校以及师生的价值认同。

    从实际的发展图景看,中高职之间的“关系和谐”远未达成。我们在对中职与高职的现场访谈和观察中不断发现,中职与高职之间多多少少表现出情感上的相互嫌弃、认知上的相互不信任,以及行为上的背向而驰。

    中职“看不上”高职,认为高职“条件差、层次低”。在许多中职,特别是发展基础良好的中职,认为高职的办学条件还没有自己学校的条件好,高职的教师水平也不见得比中职强。在高校序列中,中职认为高职是较低的层次,比不上普通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要考大学,但是他们感兴趣的是考本科,尤其是普通教育的本科,中职的教学追求呈现出要考大学但是不想考高职的现象。

    高职同样也“看不上”中职,认为中职生“基础差,难管理”。高职教师认为中职生“低水平、高分化”,教学无法实施,许多专业课与技能课在中职阶段已学过,但是学得半生不熟,还不如没有学,学生的管理难度大,教师不省心。也有高职教师认为,中职学校不够重视文化课教育,甚至认为应加强英语学习,因为部分高职学生要考研究生,高职生源最好都来自普通中学。

    站在当下,站在具体中职与高职自身的发展处境,这种相互的“看不上”并非没有道理,但正是这种不和谐的关系,在一点点影响着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整合必须从内部的关系构建抓起,而这种关系的构建必须围绕不变的目标、连续的内容、一致的方法以及共同的产出进行。

    不变的目标。中职与高职一样,在培养人上承担着共同的使命,即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目标不同于普通教育,这种“异”正是中职与高职要共同追求的东西,即类型特征。因此,中职与高职在培养目标上应坚持求同,坚持这样的一种“同”,寻求这样的一种“同”,就会不断找到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共同话语。

    连续的内容。中职与高职就学习内容而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围绕行动性知识的学习,行动性知识相对于符号性知识而存在,与符号性知识一样具有重要价值,在国家的技能积累体系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行动性知识的学习同样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因此中职与高职间应进阶性地形成学习内容的一体化,通过专业标准制定、课程设计一体化加以实现。

    一致的方法。行动性知识的学习,最匹配的方法是做中学,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其主要的学习方法都应当是普遍意义上的“做中学”,即在做物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在做人中学习。这种逻辑应贯穿于中高职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特征,是个体以及国家达到“技能积累”的逻辑基础。

    共同的产出。是指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其培养指向都是具体的劳动者,指向体面就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在培养的重点上,中职更多注重的应是基础性技能与素养,而高职更多指向的是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这是一个不断聚焦、不断精进的过程。

    中高职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远非一日之功,需要职业教育系统内部持久努力。在“双高”建设的征程中,我们发现,已有部分高水平高职院校与高质量的中职学校之间,在长期的互动中构建了和谐的中高职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欣赏的、相互信任的、相互促进的,通过五年一贯制、设立附属中职等,整合目标与资源,强化一体化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些院校的实践证明,中高职之间建立和谐关系是可能的,这种和谐关系如果能逐步扩展到整个职业教育领域,那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会更加明显,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会持续稳步提升,中高职将共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