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武当文化 创新教育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坐落于武当山北麓,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了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作为本领域省级以上智库平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近年来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依托武当文化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2018392),通过主打武当文化品牌,构建了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

    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武当山坐落于湖北十堰境内,是享誉海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文化博大精深,其历史文化、古建筑群、文化艺术、武术养生、民俗文化等均具有鲜明特色,承载着文化自信,彰显着文明魅力,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厚的养料。学校依托武当文化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以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为核心,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安排,开展一系列课堂内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深讲透讲活,切实提高了教学实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多赢局面。

    打造“五位一体”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扎根十堰、立足湖北,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特色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分为“武当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特色课、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五大模块,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环形结构。

    其中,“武当文化”课程将武当文化置于中华文化的宏大脉络中,多角度讲授武当文化的价值内涵。学校运用新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升级改造,打破常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结构,采取专题式、话题式的排列组合,以更系统和深入的视角教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校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发视频公开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问道武当》《武当文脉》等纪录片引入课堂,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课程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把课堂搬到名山大川之中,带领师生开展体验式教学,拉近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武当文化”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优质课、明星课。

    学校大力开展课程升级,引入新资源,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内容,开设“武当武术”等学生参与度高的小型课程,定期邀请海内外专家教授开设专题讲座,形成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群,深受学生喜爱。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学校善用“大思政课”,通过典型案例、格言警句、理论诠释、活动环节、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灵活的形式和环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武当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把科学研究与新课程开发结合起来,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

    专业特色课模块旨在从专业学科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武当文化中武当民俗、旅游文化、艺术创意、武术养生、文化传播等研究方向,积极引导相关专业将武当文化纳入专业课。近年来,各专业纷纷建设相关课程,旅游专业开设“带你游武当”,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武当艺术鉴赏”,外语系开设“武当文化”双语课程,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每年有上百名学生和团队进行武当文化专题毕业设计,形成了学习和研究武当文化的集群效应。

    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模块着力聚合校园资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武当文化基地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利用书香校园、专家讲座、课外实践、团青组织、学生社团、传统节日等多种渠道与各部门进行深度互动协作,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五个结合、五大特性”形成良好示范

    近年来,学校通过育人实践实现了“五个结合、五大特性”,为地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作出了良好示范。

    学校积极推动公共课与专业课结合,形成五大板块并举的完整体系,兼顾各方面教学目标,体现了良好的适用性;将传统讲授与新教学方式结合,进一步升级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升级原有课程,引进优秀资源,兼顾教师和课程特性、学生实际,形成了符合校情的教育教学体系,具有创新性;课程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强化学生参与度,突出互动性,显著提高学习成效;教师专职与兼任结合,建强教师队伍,增强了教学的延续性;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结合,践行高校职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综合性发展目标。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依托武当文化基地,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将科研融入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实践,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李田玲 黄永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