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宜人”教育 变革育人方式
江苏省大港中学(以下简称“省港中”)一直坚持“文化关怀,师生共进”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以“宜”文化建设撬动育人方式转型,用“大思政课”提升“宜人”育人格局,建“宜人”课程群,助推“宜学”工程,着力打造富有丹徒地域和省港中文化特色的“宜人”教育品牌。
以“宜”文化建设撬动育人方式转型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是省港中发展的地域基础,“宜”文化作为丹徒的地域文化,滋润哺育着省港中学子。镇江古称“宜”,有固山为垒、缘江而境的“宜”地形胜,又有吴头楚尾、中西交融的“宜”人心怀。“宜”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厚重底蕴之所在。省港中遵循“文化关怀、师生共进”的理念,打造“宜人”教育品牌,办“宜人”“适宜”的教育,以“宜”文化建设撬动育人方式转型,使学校教育实现从“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的转型。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省港中在办学之初就以“笃实”为校训。笃者,纯厚深广,诚信不二;实乃实事求是、充盈坚实。学校领导“求正务实”,教师“敬业崇实”,学生“刻苦踏实”,基于此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笃实”是省港中“宜”文化的根基,孕育着港中人的精魂。学校广泛开展“三比三不比”活动,激励干部不比位置比作为、不比空谈比实干、不比条件比奉献,教师不比资格比人格、不比昨天比今天、不比报酬比贡献,学生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
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和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校门内侧立有两块文化石,灯箱广告是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校园内建有四座文化亭,分别名为“梦溪亭”“静心坊”“心远亭”“文心亭”。“梦溪楼”外墙上校风、教风、学风标语赫然在目;“心远楼”内的丹徒名人墙展现历代丹徒人恭俭廉洁的良好品德;学校西北角的支显宗铜像和支显宗“故乡之爱”事迹展览室、北边的支显宗图书馆及“仁爱楼”,以独特的载体形式向师生述说着支显宗先生一生热爱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食堂“餐厅文化”,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学生宿舍“寝室文化”,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一切都无声地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
省港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顺应新时代要求,基于学校文化积淀,以“仁爱”文化丰富“宜”文化内涵。1950年,一群有识之士白手起家创办了大港中学,他们利用财神庙、旧当铺,借用祠堂旧屋和闲散民房当教室,用群众捐献的条桌和屏门支起来当课桌,从此,学校里琅琅的读书声成了千年大港的动听声音。上善若水,大行德广,创办者以仁爱精神让一名又一名学子跨进了大学校门,用仁爱之心潜移默化地滋养了一届又一届农村学生。20世纪90年代,祖籍丹徒的爱国华侨支显宗先生在省港中设立基金会,如今,在支显宗捐资助学陈列室、省港中校史馆里,都可以感受到省港中人对爱的感恩与回馈。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省港中之于育人,不尚空洞说教,而是始终致力于在日常生活中涵养农村学子淳朴的仁爱德性。
省港中以“宜”文化建设涵养学校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育人方向,在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协同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宜”文化建设撬动育人方式转型,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依托省“宜文化综合学习”课程基地,用和谐的“宜”文化熏陶濡染,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内心的相宜和谐,形成良好的“宜人”教育生态;开展“书香宜人”读书节系列活动,立项省级课题“高中语文国学经典课程的实践研究”,传承“宜”文化;聚焦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以“宜”为核心的优秀师生行为文化……学校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在中学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成功创建省级“仁爱”党建品牌。
“大思政课”拓宽“宜人”育人格局
“宜人”教育主张“以生命孵化生命,以人格熏陶人格,以情感点燃情感”,使人随着生命生长规律和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充实、进取、生长。顺应新时代要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大思政课”建设为载体提升“宜人”育人格局,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力提升育人效果。
打造师生向党的熠熠“红心”。“大思政课”引领的关键在于“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扎实推进师生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为加强高中思政课程的建设与资源开发,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省港中鼓励思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形成辐射市、区的优质思政课程资源库。学校还选派思政教师赵心业赴镇江市丹徒区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管委会宣讲党史;深入挖掘文化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景点,组织学生赴丹徒宝堰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无锡马山烈士陵园开展党史研学旅行活动,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融合。
培育眷恋家国的温暖爱心。积极探索实践思政模式,打造第二课堂,开发“爱国华侨支显宗事迹参访”等活动课程。立足校学生志愿服务大队,组建义工社,在校内外定期开展义工服务活动。编制《青年领导力读本》,开设领导力课程,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与领导力相关的道德情怀、行为品格。
涵养阳光向上的健康内心。在“大思政课”的引领下,省港中积极构建层递性德育目标体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德育,凸显“宜人”品格。高一年级围绕“踏实起步,做合格的港中人”主题,高二年级围绕“展翅奋飞,做优秀的港中人”主题,高三年级围绕“精彩人生,做卓越的港中人”主题,有序开展德育活动,涵养学生阳光向上的健康内心,落实学校“培养有责任、有文化、有教养、有底气的现代人才”的育人目标。
“宜人”课程群助推“宜学”工程
省港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抓手,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整合,积极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践行极具地域特色的“宜人”教育,构建适宜学生发展的“宜人”课程体系,以“宜人”课程群助推“宜学”工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探索课程改革,激发教育活力。省港中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构建“宜人”课程体系,着力打造依托江苏省“宜”文化课程基地的人文涵养课程群、依托江苏省生物学科创新中心的科学创新课程群、依托国际容领中心的综合素质课程群。
依托江苏省“宜”文化课程基地,打造人文涵养课程群。依托江苏省“宜”文化课程基地,建成“宜”文化综合学习体验馆,通过洪溪文学社、宜域文化社、辩论队等社团,对“宜”文化进行演绎和构建,使之实体化、课程化、组织化。馆外环境建设充分体现“宜”文化内蕴,校园八景、校园文化石、铃声名曲等,都丰富了“宜”文化的底蕴,陶冶学生情操。建设“文心雕龙研学中心”“宜地民俗研学中心”“米芾书画研学中心”等,将米芾书法公园、南山、金山等“宜”文化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学生体验“宜”文化实践活动的场地。
依托江苏省生物学科创新中心,打造科学创新课程群。依托江苏省生物学科创新中心,建成生物创新实验室,拓展教学方式和育人模式实施方式,普及和拓宽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创造性、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发挥科创中心辐射功能,培养更多学科创新拔尖人才。以科创中心的新平台、实践的新方式、探究的新导向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促进育人方式改革。
依托国际容领中心,打造综合素质课程群。学校注重推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国际理解”落地生根,通过“领导力”课程,着力培养既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又能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的学生。“领导力”课程围绕“容领挑战”项目,组建有思想、有活力、有追求、高效率的容领团队,培养具有道德理念、国际视野、使命担当、领导能力的学生。学校结合“养正学堂”和核心社团建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通过自我设计、自我管理提升个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开展“智慧分享”,通过主题体验活动和训练课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认识生命的目的、发挥自身的潜能;立足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大队,由志愿者骨干组建义工社,在校内外定期开展义工服务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和义工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责任感和博爱精神。学校致力于“STEM+”项目建设,形成了“STEM+生态”“STEM+健康”“STEM+艺术”等系列化校本课程。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活动,让学生积极应对人生的挑战,培养青年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与领导力相关的道德情怀、行为品格。
课程群的开发开设,充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也为学校开展课堂改革、推进“宜学”工程提供了课程保障。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省港中以“宜人”课程群助推“宜学”工程,推进课堂改革,优化学习方式。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为主导向,构建以“预学—导学—研学—练学—讲学—评学”为主要环节的“宜学课堂”教学模式,展现了“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开展“宜学课堂”建设展示活动,邀请市、区教研员来校磨课指导“宜学课堂”建设,邀请省内多位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参加展示活动,开展“同课异构”,在交流中更新教育理念,共同探讨“宜学课堂”的建设路径。通过“宜学课堂”建设,促进基于课堂教学体系重构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优化,促进育人方式转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