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中国万里行”走进青岛城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城阳,因处在古不其城以南,即城之阳而得名。“这里是伏羲桑梓,而伏羲画卦被认为是文字的起源,也是写书、读书的开端。汉代大儒郑玄为躲避战乱到过这里,在这方土地上筑庐授徒,开启地域读书之风。”在2月27日举行的“书香中国万里行·青岛城阳站”启动仪式上,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如数家珍,他把城阳称为“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今天的城阳,继承并光大了读书传统,不断探寻当地历史文脉、深挖文化资源,形成地方特色,并融入日常生活。这里至今已举办十三届读书节全民阅读品牌活动,营造了全民读书、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仅2022年一年,就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机关、学校、社区、军营、企业等不同群体,参与市民达30万人次。近日,记者随“书香中国万里行”走基层巡回采访活动走进学校、家庭、社区、图书馆等地,聚焦全民阅读,探访城阳书香。

    走进南万小学,记者发现每座楼、每条路,甚至走廊上设置的阅读角都以“德”字命名,比如“崇德楼”“明德路”“弘德轩”。教导主任孙秋燕介绍,学校秉承“立德润心,德呈万和”的办学理念,结合“读写创融通”的读书思路,开展了以“阅读经典,润养心灵”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比如利用“润德书社”,定期组织师生进行诵读经典沙龙活动,由教师典型引路,为学生提供标杆;利用“悦读角”,向师生推荐本学期阅读书目,各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读书成为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积蓄力量,修身养德。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童诗创编,很多优秀诗歌被收集印刷成册。

    与南万小学仅一个操场之隔(共用一个操场)的青岛市城阳第七中学是一所初中学校,位于城阳区与即墨区交界处,属于城乡接合部,全校约1400名学生,近8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校长纪鹏坦言,学生的家庭条件、家教水平差别很大,所以必须因人而异。“我的观点是,先开放所有图书,让学生随手可得可阅,还可以把图书带回家,与父母一起读,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把孩子们的精力拉到读书上。用阅读带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的阅读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我们每年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而这些书目会通过每周一节阅读课进行指导。”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万莉告诉记者,学校着力打造“咏乐书香校园”品牌,将整本书阅读课纳入课程计划,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构建了涵盖低年级“善读”课程、中年级“乐读”课程、高年级“思读”课程的“三学段—多领域”阅读指导课程体系。“让每个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并且学会阅读的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第二实验小学校园,一本本精心挑选的图书摆放在走廊上、教室里以及教师办公室中。学校打造的“咏乐文苑”“向阳书吧”“乐读吧”等阅读主题场景,更是吸引着学生们主动阅读。学校还努力拓展阅读形式“无边界”,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载体,为师生阅读成果展示搭建舞台,做到“月月有活动,班班有特色”。

    据了解,城阳区多年来在全区中小学开展“读书无边界”活动,全面打造“阳光书香校园”;为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师生代表到书城选书、确定目录,最终统一购买;同时为减少种类重复,城阳区建立了校际图书室联盟,组织联合采购,还建立了“大图书室”观念,实现了校际互通、图书共享。

    春暖花开季,读书正当时。漫步城阳,从青少年到老年人,从书店到公交,从家庭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

    “城阳区外来人口多、劳动力资源集中,大家对学习与阅读有很多需求。我们为了让阅读举步可就、触手可及,在全域8个街道实现了图书分馆全覆盖,建设了500余个社区书屋、农家书屋、职工书屋、青少年阅读驿站,以及‘书香城阳’云阅读平台。”城阳区委书记吕鹏说,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利用3至5年时间,让书房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文化真正成为城市的基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