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 为了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雷锋,由一名孤儿成长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用22年短暂的人生向世人诠释了人性的光辉和信念的崇高,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杂志总编辑、《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陶克,40年如一日宣传雷锋精神,60年如一日践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誓言,矢志不渝发扬光大雷锋精神。
把雷锋当作“老友” 长期研究中国雷锋现象
学习雷锋好榜样
1963年3月5日,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陶克第一次听到了雷锋的故事。教室天地很小也很大,学校连着大世界,他觉得天地一下子明亮起来。“世界上有雷锋这么一个人,天天做好事,让我觉得人间充满温暖、充满爱。”陶克说。
天天听雷锋故事、学雷锋做好事,时间长了,雷锋就像是他的“老友”。“在危急时刻,他冲锋陷阵,参加抗洪抢险,带病连续奋战七天七夜,还把平时省下来的100元钱捐献给灾区。日常训练期间,他刻苦练就各项战斗技能。休息时,他帮战友洗衣服、缝被子,给孩子当课外辅导员。外出作报告时,他碰上群众有难主动相助,帮老大娘找儿子,在列车上当义务服务员……”雷锋的故事,陶克如数家珍,“他的童年是不幸的,虽然在旧社会受尽苦难,但在新中国,他心中的苦难转化成了大爱。他人长得帅,喜欢照相,心里也很阳光。”陶克暗暗发誓:“要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
当兵后,天还未亮、起床号还没响,陶克就起床抢扫帚打扫卫生。学雷锋做好事成了他的生活方式,热心助人成了他的习惯。他投书求援,为素不相识的军嫂解决住房。他联系医院,抢救身患白血病的年轻妈妈。他发动四方,为雷锋老战友解决困难……“做这些事很费劲,但也很快乐,我欣赏雷锋的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军队中、学校里、社会上,很多人学雷锋、争先进,这引起了陶克的特别关注和研究兴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用‘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楷模’,高度评价雷锋的历史作用,因为他正确回答和解决了‘人为什么活着、怎么做人’的人生第一命题。”陶克说。他研究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生前所在连成为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基地;雷锋生前所在团政治处秘书、原海军副政委冷宽中将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雷锋班”收到群众来信数十万封;原雷锋生前所在团团长宋清梅在河南邓州成立了“编外雷锋团”;抚顺雷锋纪念馆年均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15.5万人次……每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日子,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他说,这就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雷锋现象。
自20世纪80年代起,陶克开始集中研究中国雷锋现象,在《解放军报》发表了多篇宣传学雷锋典型和研究雷锋精神的文章。他提议并参与组织了解放军报编辑部与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合作举办的“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等相关主题的座谈会,参与编辑《论雷锋》《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雷锋评传》等多部书。他和王跃生撰写的报告文学《中国雷锋现象》,在文学刊物《昆仑》发表后,又扩充为一本近30万字的通俗理论读物,在中宣部组织的“受读者欢迎的青年读物”评选中获二等奖。
陶克认为,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的学雷锋现象,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号召。自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以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大世界吉尼斯上海总部负责人2012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向北京学雷锋基金管委会颁发奖牌,上面写着,“2012年通过大世界吉尼斯纪录,雷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最多的士兵”。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及批示中强调学雷锋。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即为其中之一。
截至2022年底,“中国好人榜”推出中国好人1万多名,国家层面选树了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等“当代雷锋”,设立了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学雷锋“四个100”先进典型、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虽然榜样模范名称不同,但他们身上体现出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雷锋精神的共同特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当代价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力量。”陶克说。
深入雷锋工作过的地方 采访与雷锋有交往的同志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雷锋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光明和温暖,但学雷锋曾一度被“扭曲”。解放军救人被讥讽,“大兵立功”的时候到了。英雄舍己救人被嘲笑,“金子换石头不值得”。不少人对雷锋精神产生了怀疑,积极做好事的人少了,甚至产生了不良社会风气。这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了一件事:“过去军队同志坐公共汽车,向来是给老人、带娃娃的妇女让座的,现在有的不让了。有个战士坐车,一位妇女抱着娃娃,他不让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边有位老人说,雷锋叔叔不在了。”邓小平同志强调:“这方面的例子多得很。如果认为这些都无关重要,没有警觉,那是很危险的。”几年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强调,“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雷锋,消除人们心中的困惑,督促人们自觉开展学雷锋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陶克开始花大量精力开展调研。
陶克奔赴雷锋的家乡湖南省望城县(今望城区),深入雷锋工作过的鞍钢化工总厂、弓长岭焦化厂、第二故乡抚顺,雷锋生前所在团,吉林、河南、北京……前后用了15年时间,采访了一大批当年和雷锋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他把采访记录、经历和142位老同志的回忆写成《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一书,还原新中国和人民军队怎样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培养成民族楷模的过程,还原给大众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可爱的雷锋。
陶克说,人们对雷锋的质疑主要是,雷锋照片是摆拍的,并且拍了那么多张,为什么在日记里记下了那么多自己做过的好事,怎么会有那么多钱,等等。
20世纪60年代,拍照是奢侈的,人们的质疑似不无道理。陶克翻阅了每一张雷锋照片,了解了每一张背后的故事。他说:“雷锋留下的照片大部分是在部队时拍的。先后有10位部队摄影工作者为他照过相,其中张峻和季增拍摄了240多张,发表了100多张。”沈阳军区工程兵摄影干事张峻,追踪和采访雷锋90天左右。虽然雷锋喜欢照相,可为了宣传,雷锋是不太情愿的。季增为了及时抓拍,甚至在雷锋班安了几个“眼线”。
有人质疑,雷锋是“白天做了好事不留名,晚上全都写到日记里的人”。为此,陶克也查阅了大量资料。“雷锋写日记时也不可能想到日后会发表。他把好事记在日记上,是提高思想修养的一种需要。”陶克说,“他记下了好事,也记下了做错了的事,还记下了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感悟。日记里所记录的好事,和他所做的全部好事相比,只是一小部分。”
雷锋乐于助人,今天给工友10元,明天给战友20元,还为灾区捐款100元,等等。很多人曾怀疑,雷锋一个月津贴就几元钱,一辈子也攒不下那么多钱,雷锋穿皮夹克的事也引起疑问。陶克说:“我们曾算过一笔账,1956年雷锋在望城县(今望城区)当公务员期间每月工资23元,1958年到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时每月32元,到鞍钢后工资36元,到了部队最多时每月8元津贴。粗略统计,雷锋全部收入大概是1400多元钱。”雷锋十分节俭。陶克说:“雷锋帮助了多少人,捐了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是,他主动地、默默地帮助别人。”关于雷锋的皮夹克和料子裤,陶克采访了雷锋的好友张建文,了解到那是雷锋在旧货门市部买的,还给张建文各买了一件。但皮夹克只露了几次面,就被雷锋收起来了。“十八九岁,正处于爱美的年龄。面对时尚,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但当他看到祖国建设需要钱,看到国家还不富裕,军装都在用旧的改,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基本口粮都很紧张的时候,他开始‘克扣’自己,用省下来的钱帮助别人,支援祖国建设。他对美的追求最终也从个人美走向大爱、大美。”陶克说。
雷锋是真实存在的,雷锋的事迹也是真实的。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起,雷锋和雷锋精神又经受了一波考验。
1987年,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第一小学少先队员一封插着三根白羽的鸡毛信飞进了“雷锋班”。信中写道,他们的学雷锋活动开展得不顺利,还有人泼冷水说怪话,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指导和鼓励。几乎同时,又一封插着六根红羽、来自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泡子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二班全体少先队员的鸡毛信飞到了雷锋班,随信寄来300个信封,请雷锋班的同志给亲人和全国各地的人写信。陶克说,从三根白羽鸡毛信到六根红羽鸡毛信,说明了孩子们对雷锋精神的渴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