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提升学生成长幸福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今年1月,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真正联动紧密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应该怎么开展?形成健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还需要做哪些工作?多位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到这一话题上。

    学校主导,指导服务水平要提升

    《意见》提出,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需要积极创新日常沟通途径,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那么,学校如何创新途径,建造家校沟通“高速路”?

    “学校对于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常规性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相对熟悉。但如何建立家校深度关联互动,引导家长循序渐进提高科学教育孩子能力,是目前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的难点。”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淑琴表示。

    为此,北城小学组建了以班主任、心理教师、优秀家长和特聘专家为主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在队伍组建中,我们尤其重视吸引优秀家长的加入,以家庭教育的切身体验和生动案例来指导影响其他家长。毕竟家庭教育是一门‘实践课’,真实的、鲜活的案例,更具参考性。”张淑琴说。

    《意见》提出,“学校要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校长薛超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在具体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确实存在教师精力、能力不足,学校资源、经验有限,系统规划缺乏等现实困难。

    薛超提出采用“问题导向”课题研究模式,就家校互动合作的内容与机制、家校协同的途径和策略等,形成研究课题从实践问题中来、研究成果推动指导实践的模式。

    “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孩子们的童年逐渐被手机游戏、短视频占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洪伟表示,家长意识不断觉醒,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不能忽视,但也不能过分放大其作用。”在洪伟看来,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育,学校教育仍然发挥主导作用。他建议,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专业优势。学校要更科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使其更符合学生发展规律,更好地配合学校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学校还要发挥统筹协调校内外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长尽责,孩子成长不缺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家庭教育要以家庭建设为前提。”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青少年心理危机诱因中,父母矛盾、亲子矛盾引发的问题急剧上升。“尽管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和专业,但对孩子价值、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家长如何在家庭建设中做好孩子的导师?王成斌认为,要提升对孩子的陪伴质量,特别是关键节点的陪伴,包括入学时的适应性陪伴、遇到挫败时的支持性陪伴、获得成功时的分享性陪伴、节日纪念日时的仪式性陪伴等。即使出于工作等原因不在身边,也要通过网络经常陪伴和沟通。

    “我国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情况仍然严重,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参与较少;而发达地区,又出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学科学习和考试成绩过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坦言,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普遍存在参与热情不高、程度不够、能力欠缺的情况。

    “让父母履行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是必要的,但对于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发挥教育部门作用也是有必要的。”倪闽景认为,相比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在提供更科学、更高质量、更富有个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更有优势。

    “上海市奉贤区由区教育局牵头,依托区教育学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专业机构,针对网瘾、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和特殊变故等引起问题学生的家长,开设新成长家长沙龙,通过心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德研员等专业队伍开展针对性指导,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提供缓解和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案。”倪闽景结合上海协同育人资源供给配置的实践,提出围绕“协同什么、如何协同、如何更好协同”等现实问题,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探索和总结区域、部门、学校和家庭等多层面的有效推进,健全相关制度规范保障,实现多元协作项目落实。

    社会支持,资源配套须跟上

    家校社协同育人,不能仅依靠学校和家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王丽娟介绍,近年来,郑州市郑东新区先后聘请奥运冠军孙甜甜、国家一级演员虎美玲等40名“特聘辅导员”,参与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航空港区引入家长志愿者课程,学校通过家委会邀约自愿参与的家长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在王丽娟看来,社会教育的形式更灵活多样,有更多的活动方式和更广的选择余地,同实践相结合,更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以,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请进来’‘走进去’。‘请进来’即邀请优秀党员、道德模范、行业标兵等到校参与课后服务;‘走进去’即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场所,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社会资源引入教育刚起步,发展相对缓慢,逐渐成为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洼地’,亟待被关注、被支持。”倪闽景表示,社会组织(机构)参与协同育人还缺少卓有成效的体系和框架,社会力量参与协同育人过程中“多头管理”“各自为营”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对此,他建议从“扬长”和“避短”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对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组织(机构)建设给予支持,以“新建”和“改扩建”的方式,重点帮扶地区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的社会组织(机构)力量,引导其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另一方面,针对地区短板,采取“引进来”的方式,政府统筹购买服务,让发达地区的社会力量支持欠发达地区协同育人实践,尤其是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立足优质社会资源的跨区域传输,以建设教育共同体的方式,促进区域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显著提高百姓教育满意度     下一篇:致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