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
新闻回放
日前,一则“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元”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有网友评论“眼高手低”,也有人称“文科就业面确实窄”。
主持人语
姚泽金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一则“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元”的话题引起人们的热议。一些网友认为,月薪5000元太少了,学历太贬值了;还有人认为,薪水跟学历无关,不能因为学历高就想当然地以为待遇就应该高。无论是薪资是否对等,还是文理科之争,都折射出人们对于事件的思考。大学生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本期我们请三名大学生就该话题谈谈他们的想法。
破除就业困境应打破“文理之争”
黄伟(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元”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文理科之争以及未来职业选择上。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业机会和薪酬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文理科,而在于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程度。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共鸣。
对于文理科孰优孰劣的争论,应理性看待。文理科之间的差异只是学科分类的方式,不应成为评价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的唯一标准。文理科的选择本质上因人而异,无论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未来的职业道路是由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决定的,应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学习和探索其他领域。
无论选择文科或理科,都要提高综合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当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单一学科知识已无法满足职业发展对具有综合素养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领导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是就业机会和薪酬差异的关键。职业选择不是简单地选择文理科,而是需要结合个人能力、兴趣和市场需求来进行。在职业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才能更好地把握职业机会和实现薪酬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实践能力与经验积累,同时关注新兴领域的发展,为自己的未来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理性对待“月亮”与“六便士”
聂梓昕(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长期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高达1158万人,同比增长82万人,就业压力持续上升。不少观点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是市场职位供给与毕业生职业期望脱节,即高学历人才与普通职位的错位匹配。是选择高悬天际的“月亮”,还是落在地面上的“六便士”,确实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智联招聘《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21年应届硕士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627元,年薪不足10万的过半数。此外,有些高中教师的招聘标准为名校博士生,其中不乏高新技术领域人才;海归研究生入职街道社区管理岗位等报道时而出现,大众惊诧于这种人才错配、大材小用的就业现象。
但就如今社会,区分职业高低的传统标准已不再适用,公众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日益增长。如今求职者不再一味追求传统观念中的优势职业,而是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就业趋势。选择“六便士”并不意味着落俗或低人一等,选择“月亮”也不应有优越感。学历是步入职业道路与社会的起点,与职位、薪资的高低并不完全挂钩。高校毕业生求职应除去高学历和高级职位的“滤镜”,充分考虑自身素质,把握个人定位,发掘个人喜好与兴趣,遵循个人选择,积极向上地追求自我价值的提高与实现。
与其急功近利 不如脚踏实地
邹绵晏(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
“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元”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这一话题反映了当下毕业生就业时出现的一个问题,即过于关注薪资方面的物质回报,而忽略了自身专业素养、能力水平是否能与高薪资高福利的工作岗位相匹配。
毕业生在就业时也应当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摒弃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观念,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立足实际,量力而行。找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份好工作,薪资高低无法决定人生事业发展的上限,应当放下薪金导向、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
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水平才是人生事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基础性的工作恰恰有着积累经验、磨砺心性的效果。在基层历练提升自身的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方能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就业并非终点而是起点。就业只是大学生从校园象牙塔迈入社会大熔炉的第一步,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人生新学习阶段的开篇。选择适应未来发展、适合自己特长的行业就业,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汲取经验,做到学有所长、业有所精,才能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