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立德树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的质量。2017年,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出台《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德育“2+X”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德育答辩”,“X”为若干项德育实践项目,“2+X”相互融合,构建起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新模式。

    近年来,学院党委切实履行职责,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实施德育“2+X”综合改革,成立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学院配套制定《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等工作方案,不断把德育工作抓细、抓深、抓实。经过5年的推进实施,逐步构建起体系清晰、内容完善、运行科学、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学院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标兵”,获批“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育人协同中心”“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立德为本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院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和重点工作,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由院党委书记直接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党总支,分管副书记直接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学院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设置“5+1+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全体教师围绕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紧扣“八个相统一”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重点在思路、机制、举措上下功夫,遵循“四变四不变”改革基本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将“有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有意思”,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学院通过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实现专题化教学,初步构建了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并积极推进考核评价过程化改革。

    近年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成果突出,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获批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育人协同中心;获批区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获评山西省教育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集体备课优秀案例3项。2021年,在山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中,学院位列山西省本科高校第14名。近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立项省级课题18项,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41篇,出版专著一部、实践教材两部。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9人,其中45周岁及以上占比25.6%,35—44周岁占比38.5%,34岁以下占比35.9%;高级职称占比25.6%,中级职称占比33.3%;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师资结构相对合理。

    学院还建立了一支由院领导带头,中层干部和辅导员等积极参与的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行业企业的优秀代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不定期到学院开展形势政策的授课、宣讲活动。

    近年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成果突出,获批山西省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两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名,山西省模范教师一名,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一名,获批4个校级教学团队。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的获批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起到带动作用。名师工作室建立以来,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组建团队加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连续两年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常态化开展磨课、说课活动,为中青年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学院建有19个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企业、示范社区、典型乡村、特色展馆五大类;同时还开发煤矿实景教学培训基地和校史及应用型办学成果展厅两个校内实践平台,校内校外实践优势互补,较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需求。学院组织力量编写《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2021年编制出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程》,强化过程管理,提升实践效果。

    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效果评价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学院每两个班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活动。第一阶段,要求学生结合项目主题制作微视频、作主题演讲、讲红色故事、撰写实践报告;第二阶段,各组形成成果报告,学生通过讲演展示交流实践过程中的心得感悟;第三阶段,评选出“实践之星”和优秀团队予以奖励,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思考、有付出、有收获。从组织到实施,从评价到反馈,整个实践活动形成闭环,促进实践教学活动质量不断提升。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学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也为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思想提供契机。

德育答辩 创新手段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

    学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德育答辩”作为检验和深化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德育答辩”现已发展为学院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院育人特色、德育品牌,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实践证明,“德育答辩”符合认知、实践、评价的道德内化规律,具有较强的德育引导力。

    重视全程管理,要求全员参与。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学院都安排教师详细介绍德育“2+X”综合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目的和工作进展,宣讲“德育答辩”工作要求,强调每一阶段工作的实施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确保按期完成各阶段任务。

    学院各系在每学年初召开“德育答辩”工作专题研讨会,成立“德育答辩”工作组,选定指导教师,共同研讨细化“德育答辩”具体方案,明确各阶段实施主体和任务,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每一个环节高效有序。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学院要求所有学生参加“德育答辩”,面向班级骨干召开动员会,充分动员、营造氛围,号召党员、学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积极追求创新,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德育答辩”系列活动。

    细化分段任务,注重德育过程。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专题分类“德育答辩”,提高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一年级侧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规划大学学业生涯,实现自我认知;二、三年级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参与校内外实践项目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四年级结合前两个阶段成果,撰写总结性德育论文,实现自我提高。一年级的德育论文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指导,内容包括对校史校情的认知、对学科专业的认知、对学业生涯的规划、对生活管理的感悟、对人生角色转化的适应、对适应困惑的认知等内容,引导学生在人生转折期养成主动思考人生追求、积极探索人生价值的习惯。二、三、四年级由各系“德育答辩”工作组结合专业学科育人实际组织开展德育实践和“德育答辩”。

    鼓励创新突破,形式各具特色。“德育答辩”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重视学生“学、思、践、悟”自我发展过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发展需求,设置不同专题、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成长目标,体现道德认知规律的递进状态和养成过程。

    学院引导鼓励各系在“德育答辩”过程中创新工作手段,形成不同特色。机械工程系通过组织多项主题活动拓宽“德育答辩”第二阶段选题素材,丰富“X”项目内容。例如,连续4年开展“健康生活——从‘新’开始”主题宿舍美化活动,以环境育人为抓手,以德育“2+X”综合改革为统领,引导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宿舍文化推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成长、自我超越;通过举办同主题、多形式的理论学习月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时事、关注时政热点,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与设计科学系通过德育导师制度,为各班级点对点配备德育导师,组织团支书、班长、心理委员、各宿舍长实行严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包联制度,确保德育落实到每一个层级、每一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目标。矿业工程系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综合育人功能,探索符合学院办学特色与定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先后开展科研引领式、专创融合式、岗位锻炼式、志愿服务式、主题体验式和自助励志式实践活动,实现课堂内外、平台上下、线上线下等相互协同的实践育人模式。

    树典型重宣传,提升德育实效。为提升“德育答辩”育人效果,各系在不同阶段的“德育答辩”过程中,坚持多元化评价,注重发掘学生闪光点,积极选树典型,通过“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团学小微”“建华筑梦”等校级、系级微信公众平台对优秀学生和作品进行宣传,将优秀德育论文汇编成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宣传内容紧紧围绕学生德育实践成果、专业学习成绩、不同组织内的表现及个人所获荣誉,立体呈现德育培养的阶段与成果,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