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者吴为山
1983年,吴为山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该校美术系的历史相当悠久,李瑞清、李叔同、徐悲鸿、傅抱石、吕斯百等大师曾执教于此。“在那里临摹的《掷铁饼者》《大卫》《持矛者》等石膏像,都是徐悲鸿先生当年从法国带回来的。”虽然就读于美术系,但一有时间他就到中文系和教育系听课,得到多种文化的滋养。
毕业后,“塑己”之路却从未停止。吴为山为文化名人塑像,也以被塑者为师,“与他们的每一段交往,都是一次修炼和领悟。塑人亦是塑己,从他们身上我不断吸收到中华文明的精华”。
塑魂
“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从未改变,立足“典藏活化”,身体力行打造美育平台。
2012年,吴为山创作了青铜雕塑《雷锋》,他抓住雷锋“助人为乐如春天般温暖”的特质,塑造了雷锋面含微笑走在春风里的一瞬。这件有情感、有温度的雕塑与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起进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成为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艺术作品。
今年3月,这尊《雷锋》铜像“走进”北京王府井大街,和今天的人们一起走在春风里。作为塑者,吴为山坦言:“雷锋的笑容让人感到温暖,雷锋的事迹要继续流传。让《雷锋》走在春风里,走在人民中间,就是要将雷锋精神代代传下去。”
吴为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先后供职于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美术馆。他认为,自己“教育工作者”的身份从未改变,与多数教师不同的是,他用自己的雕塑作品实现教育的目的。
吴为山的“教师情结”或许与父亲有关。父亲吴耀先青年时代从如皋师范毕业后即参加革命,曾担任当时家乡解放区高小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回到家乡一直参加当地的教育工作,退休后还坚持开办“腾飞补习学社”,义务为乡亲们讲习诗词文化。著名书法家高二适是吴为山的伯祖父,也是一生没有离开教育领域。
“雕的过程,是减法,减得只留下筋骨、灵魂;塑的过程,是加法,加上原本属于作品的那部分。而雕塑,就是用心灵去感受历史长河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然后一锤一刀、一手一指地塑造出来。”雕塑是什么?塑者何为?这是吴为山的回答。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履职16年,提交的40多件提案大部分都和教育有关。例如,2021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期间,他提交了《关于加强新时代美育体系建设、筑牢中小学文化自信根基》的提案,建议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应充分彰显中华美学精神、进一步优化美化各类教材、中小学课程设置上加强经典艺术作品的介绍赏析、持续推进博物馆美术馆与中小学的联动机制建设……
“美不局限于美术、音乐等,而是科学、历史、人文、艺术、体育等综合生成的,是一种‘大美’。”基于这样的思考,吴为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把美育课堂开到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让经典艺术作品为学校教育服务。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他身体力行,立足“典藏活化”,致力于将北京五四大街1号(中国美术馆所在地)打造成“以美育人”的公共大课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